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生意社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外媒称,中国的资金正在大量涌出国门,现货投资于从房地产到化肥公司等各个领域,而且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这种势头还在加速。然而不管是国际层面还是各个国家层面,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政府,都还没有为这种资金的大量涌入做好准备。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7日报道,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已宣布总计1020亿美元的境外收购交易,逼近2015年全年1060亿美元的纪录。3月,中国的安邦保险公司拿出200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的两家酒店连锁集团——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和战略酒店与度假村公司。在大多数讲英语的西方城市,中国的个人买家已经成了房地产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群体。
报道称,将中国公司和投资者纳入全球经济秩序中当然是件好事。虽然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在好处,但也存在风险。很多在海外并购的公司在国内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这就使得他们海外交易的可持续性存疑。
中国还在竭力阻止令人担忧的资金外逃,而海外并购中有一部分就属于这类性质。假如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纯粹就是为了将资金转移到海外,那他们可能不会致力于并购企业的长期成功发展。
报道称,就像十年前围绕主权财富基金的争论一样,西方政府应该要求中国公司的透明度。这将有助于确保并购或房地产购买不被用作腐败官员或无良商人把非法所得转移到国外的工具。
在许多国家,还有一种没有根据的担忧,有时甚至接近于仇外,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商业投资其实是特洛伊木马,其背后隐藏的是“邪恶阴谋”。的确,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经常会进行对中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海外投资。
报道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对海外交易的审批要求非常严苛。事实上,不管这些投资在国内如何出售,它们基本上都是出于纯粹的商业原因。中国公司在财务和所有权上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将有助于驱散对其动机的怀疑。中国在海外的并购还将继续增加。世界必须习惯这一点,并进行法律和规章上的调整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尤其是西方政府在审核中国现货投资交易的时候应该遵循“信任同时核实”的政策。
作者:渤商宝
来源:生意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