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8 来源: 期货日报 关键词: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商品投资
11月8日,由期货日报主办,天府商品交易所承办的“大宗商品期现对接及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与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港交所资深顾问李大鹏先生的出席引人注目,作为CME、NYMEX和SHFE曾经的一员,他的期货履历和其现在的身份便足以吸引所有参会者的眼光。
他的发言既简短,也独到。他讲到了LME成功的经验,LM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真正实现了期货市场与现货交易市场的无缝对接。笔者认为,LME为现货基础条件差的国家树立了榜样,内地应该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期货与现货接轨的典范——LME模式。另外,他还对政策约束下的国内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极大关心。
内地市场的现货基础目前还不成熟,所以需要多层次地发展商品投资市场,这也是国家最近两年来较为推崇的。但是,中间层次的市场应该如何定位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的声音。也许这正是李大鹏先生对其盈利模式深为关心的原因所在。
李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第一,在缺少了交易效率最高、交易成本最低的标准化交易模式之后,国内大宗商品场外市场怎么去盈利?第二,如果没有标准化交易限制,交易平台的盈利模式应该怎么制定?是类期货模式,还是中远期交易与现货接轨的接地气模式?从李先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观点倾向于后一种。
自“38号文”发布之后,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国内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纷纷出现交易模式的创新潮,拍卖、挂牌、单向竞价、连续现货、交互式等等,不一而足。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些模式的优势在哪里。
拍卖、挂牌、单向竞价是非标准化交易,看似很好,理论上可以满足个性化的现货需求。但是,这样的交易方式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成交效率保证,只能沦为摆设。
连续现货模式由于有意避开了实物交割的难题,使交易活跃起来了,但作为商品交易其不能说是成功的,因为连续现货模式存在两方面不足。第一,它没有了“期”字,交易也就没有了套期保值功能。第二,由于交割权利的“嫌贫爱富”,交易的公平性倍受质疑,很多具有交割权利的席位也正是依靠这样的权力来收取延迟交割费的,也就是说,他们参与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取延迟费。
而“交互式”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其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从交易角度讲,标准化交易是交易效率最高、交易成本最低的商品交易方式,但大宗商品场外市场使用这种模式是受限制的。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场外市场似乎处在矛盾的状态之中:一方面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市场的重要性,没有它不行;另一方面其交易方式又受到了限制。这个矛盾如何化解值得深思。
作者:蓝晓兰
来源: 期货日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