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并不是本轮率先下跌的品种。在4月中旬黄金暴跌之前,大宗商品在春节之后就开始了下跌之路,在铜、橡胶(19120,-160.00,-0.83%)、油脂等传统商品的带领下,市场整体氛围早已转变为空头格局,而在这种空头氛围中,相对坚挺的黄金、白银一直面临着补跌的风险。而4月中旬的暴跌,从幅度和力度上可以明显看出,这必定是市场主要参与者的集中抛售行为,正是这一行为,点燃了市场的补跌情绪,市场暴跌由此发生。
而亚洲以及全球民众对于黄金短期大跌后的抄底热情,显然是之前抛售黄金的主要参与者没有想到的情景,而且这种热情还没看到衰竭的迹象,这可能更令空头担心。
就黄金的决定因素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黄金的货币价值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相对应的是其心理避险功能和投资功能,这实际上取决于市场心理,而市场心理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美国经济的好转使得美元上涨,这是打压黄金的直接因素。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施宽松政策也是黄金上涨的理论前提。但从实战角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对高位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即使后市跌势止步,那么回归之前上涨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而从目前盘面看,上周的反弹尚未到达扭转跌势的程度,若市场再度转弱,新的恐慌情绪还会有再次复燃可能,所以在策略上,投资者还是以谨慎为好,最好等待更加明确的信号出现。
而以铜为代表的商品则很好地延续了下跌的态势。春节国内休盘时,外盘并未像节前预期的那样上涨,这一状况也成了节后商品整体性下跌的变盘节点。之后铜、橡胶和油脂等商品陆续展开了跌势,实际上这先于贵金属下跌,但4月中旬贵金属的暴跌再一次加强了以铜为代表的基本金属的下跌步伐,直接导致铜跌破2012年年中确立的底部。
铜的下跌趋势非常明确。铜价(49680,-2130.00,-4.11%)的决定因素除了产业方面之外,还存在一些金融因素,作为商品的带头大哥,铜的走势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市场力量对于商品整体的态度。这一轮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大规模宽松政策后,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并没有实质好转的担忧,从而引发虚高的商品向价值回归的过程。而后市,随着流动性的增加,商品波动性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剧烈。短期看,就铜而言,即使节前国内部分生产商传出要实施限产保价挺价政策,但取决于国际定价的铜,在“五一”节日期间先涨后跌,重归跌势,显示了市场下跌格局仍然存在。
原油是另一个大宗商品的代表,但由于油价对美国等经济体的影响太大,原油和实体经济走势更加密切,其金融属性相对偏弱,在金融危机之后,铜、橡胶等商品均创出了危机之前的新高,但原油并未如此之强。正是因为前期涨的少,现在市场整体下跌节奏也较为缓和。中期看,原油维持大的震荡格局,美原油指数区间大致在80-100美元之间,在这个区间内跟随市场热点波动。短期看,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长,增幅远大于市场上大多数分析师之前的预测,加之节前已有一定幅度的反弹,在大格局偏空的氛围下,原油盘中直接下跌3%。短期看原油指数将围绕90美元一线展开短线争夺,后市中期继续维持区间震荡观点不变。
总体而言,商品市场正在经历量化宽松后实体经济并未好转后虚高价格的回归过程。在总体没有明显扭转跌势、没有出现上涨信号之前,建议继续维持空头格局。
渤商宝声明:渤商宝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