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过后,大宗商品等继续下跌。截至昨日(5月2日)午间收盘,沪铜主力合约跌4.31%、白银跌4.27%、焦炭跌3.03%、黄金跌2.3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黄金大跌主要是英美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在恢复,实体经济在恢复,房价在上涨,因此认为美元会走强。大宗商品下跌,而国外投资者也不看好中国的经济。”
大宗商品跌势未止
金属大宗商品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一直呈下跌走势。生意社数据显示,4月中旬,大宗商品市场跌多涨少,其所监控的58种商品中8.62%的品种上涨,77.59%的品种下跌。
对于大宗商品近月来整体下跌走势,李稻葵日前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外的投资者不看好中国经济,他们唱衰、唱空中国经济,而中国对大宗产品价格影响是最大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将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心。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放缓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影响到大宗商品进口速度。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巨大的库存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巨大冲击。
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连续7个月高于50%,仍处在平稳区间。但该指数较3月回落0.3个百分点,增势趋弱。
下跌走势年中或结束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不太可能是中长期的,最有可能是短期的,预测到今年六七月份,中国政策有了变化,国外就有反应了。”李稻葵认为,国外分析师是非常多变的,今天唱空中国经济,说不准哪天就看好中国经济,为中国经济唱赞歌,到时大宗商品价格就上来了。
渤商宝声明:渤商宝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