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金瑞,内盘,与外,盘,
1400美分——一个压抑着美豆长达半年之久的数字,从今年2月以来,CBOT美豆连续四次触摸1400美分的压力线,终于在上周五爆发性的突破了这个长期盘整区间,于日前达到最高点1458美分。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国内豆类期货将有望跟随美豆震荡上涨。
欧美经济复苏坎坷,货币政策仍将宽松
美国、欧盟以及中国的PMI在下半年开始回落,最新数据显示三个国家的PMI数据均在50这个关键线上挣扎。欧美经济的复苏可以用坎坷起伏来形容,在经历前期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后,美国7月份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99%,高于市场预期的2%, 美国数据喜忧参半的状况仍将持续。
高企的失业率是欧美国家另一个较为头痛的现状,然而7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7万人,失业率降至9.1%,由于市场预期,部分缓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
近期稍微优于预期的欧美经济数据缓解了之前市场担忧欧美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担忧,商品市场也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欧美当局认为当前高企的失业率以及堪忧的经济前景并没有出现改变,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伯南克虽然在全球央行年会上没有对QE3进行表态,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内将不会改变,且QE3的期权作用仍将作用于商品市场。欧美低利率及其它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造成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利差进一步扩大,通胀水平进一步上升。
虽然食品的比值在中国CPI权重中有所下调,但中国每轮通胀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均高于CPI。从目前中国有意加快人民币升值部分、扩大存款准备金适用范围等措施来看,中国政府对今年余下时间里国内的通胀水平仍不乐观,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基于以上宏观形势分析,我们在中短期内看涨商品价格,但宏观层面的系统潜在风险仍然较大,欧美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没有被排除,欧美债务问题仍将时刻牵动投资者的神经,中国紧缩的货币政策效应正在累积等等都有可能在下一阶段对整个商品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全球大豆供需差逐步扩大,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低位
从图5中能明显看出,期价与全球大豆供需差呈负相关,且从2004年至今全球大豆供需差有且仅有三次出现较大负值,历史情况分析前三次的负值供需差都伴随着美豆近一年的涨势。根据USDA8月份报告显示,2011/2012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估为422万吨,库存消费比约为4.93%,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减产预期强烈,利多全面出击
今年入夏以来,由于美国产区干热气候持续时间较长,导致USDA逐步下调美豆作物优良率。截至8月28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已下滑至57%,低于2006-2010年5年历史均值(见图6)。基于前期美国破坏性的燥热天气和干旱对大豆作物造成直接影响,USDA在8月报告中大幅下调了美豆单产和产量预期。Pro Farmer公司年度的农场主考察报告也继续维持作物前景略低于预期的评估,预计美豆单产为41.8蒲式耳/亩,总产量为30.83亿蒲式耳。当前美豆处在关键灌浆结荚时期,考虑到不利天气影响恐将造成USDA继续下调美豆单产和产量的预期,这将为美豆的上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库存产量下降 中国或很快提高大豆采购量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5%,但7月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加8%,较上月增加24%。近期德国《油世界》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大豆采购量料将在未来几周及几个月增加”,主要考虑到中国新作大豆产量下降以及进口大豆压榨量继续增加。因新豆播种面积下降且近来一些主产区天气出现干旱,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可能低于预估的1370万吨。有业内人士称,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降低,市场预计降幅为30%,和官方10%的降幅有很大偏差。这也预示着国产大豆大幅减少,为了弥补供应缺口,必将大量进口国外大豆,进而可能导致美豆库存进一步偏紧,短期而言有望提振国内大豆市场看涨信心。
压榨利润好转,养殖业需求前景乐观
今年六月份以来,油厂国产豆压榨利润开始逐步回升,进口豆压榨尽管依然亏损,但亏损局面已经明显改善。压榨利润回暖主要得益于终端市场食用油限价令的取消和饲料养殖消费的复苏。据国家粮油信心中心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46142万头,较2月份低点增长3.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786万头,较4月低点增长1.9%,7月增幅占到1.4%。尽管生猪存栏连续5月增加,但进入7月后增幅才明显,部分解释了猪粮比高企而豆粕需求放量缓慢的原因,同时7月能繁母猪存栏大涨3%,为未来存栏量增加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消费旺季的临近,双节效应以及受养殖业利润高企影响,国内生猪、家禽存栏量有望继续攀升,包括淡水养殖在内的整个养殖业复苏有望进一步提振豆粕需求,从而有望缓解当前港口大豆库存高企现状。
技术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
从美豆1999年8月以来的月度走势来分析,可以看到三次清晰完整的波浪形态。第一轮上涨周期为1999年8月至2004年10月。第二轮上涨周期为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第三轮上涨周期为2008年12月至今,从浪型结构来看,当前处在第五浪上涨的过程之中。这三轮上涨都是由于大豆供需失衡引起,在月线级别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五浪上涨,但其调整浪都非常激烈,其调整的浪型不能在月线中反映出来。
当前的上涨周期中,第一浪的涨幅为66.35%,第三浪的涨幅为65.6%,判断目前运行的是第五浪,那么根据第三浪不能是最短上涨浪的原理,第五浪的最大高度不会超过65.6%,即2122点。而从实际的价格走势来看,上方历史高点1654附近将是强大的阻力区域。按照第一浪涨幅的38.2%和61.8%来测算第五浪的高度,可以预期价格可能上涨至在1600-1800点区间内。
这里分析的是认为目前价格走势是个完整的五浪模型,但另外的一个分析方法也可以认为目前的二浪调整之后到今天的走势仍然是第三浪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测算第一目标价位在1600-1800之间,如果价格能够超越这个区间,则需要根据基本面状况重新调整波浪划分。
从基金持仓动向来看,尽管投机基金仍在美玉米上增持多单,但很明显最近受到美豆/美玉米比价的牵引,投机基金更加倾向增持美豆多单。自8月9日以来,投机基金在美豆期货上的净多持仓数量增长了270%,与此同时美玉米净多持仓数量增长14%。截止到8月29日当周,投机基金在美豆期货上的净多持仓达到11.8万余手,净多持仓比例达到22.4%。
从连豆周线图可以看到价格在一个箱体中整理,参考美豆的突破走势和目前供需数据,相信连豆突破箱体的概率很大,按照其箱体震荡空间测算,其第一上涨目标为5228点。这个价格同样落入到连豆的历史头部区域,与美豆的波浪分析结果一致。
大连豆油的周线看来,豆油价格是一个三角形突破,其上涨第一目标价格测算为12046点。
国内豆粕价格运行比较复杂,但从周线来看,总体也处在上涨区间,50、120、250周三条长期均线都为多头排列,相信豆粕也处在一个长期涨势之中。目前豆粕的第一上涨目标也预期在4058的历史头部附近,如果价格到达这个区域,应该再结合基本面状况进一步分析其后续走势。
主要结论及建议
在美国货币政策依然宽松的宏观背景下,在天气炒作以及减产预期趋强的作用下,在美豆k线图突破强势压力位的看涨氛围下,美豆短期有望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关注和人气从而具备上涨动能。预计美豆本轮上涨目标有望达到1600美分。
而国内市场受其提振,有望迎来一轮震荡上扬行情。尽管豆类当前利多因素较多且炒作气氛趋浓,但依然需要谨慎看待大豆港口高库存的冲击和下游消费潜在疲软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政府调控的利空风险。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