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万达,LLDPE,中长期
LLDPE将维持底部震荡,中长期趋势看涨
宏观和资本市场上的变化已经很明显的揭露了市场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也不是对美国经济的悲观前景,更不是中国通胀问题,而是在过去一年内始终困扰全球的欧债问题。
欧债危机不是短期事件引发的,而是长期财政失衡导致的。我们在两周前报告中对全球经济所处的状况评论中,已经指出对经济的干预会导致财政赤字的不断增长,最终表现为债务危机。
欧债问题非常棘手,我认为导致欧元区解体的风险很大,并且预示着现有体制的欧元区最终会破产。
欧债问题并不如美债问题容易解决
欧债问题同美债问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欧债问题的解决却远难于美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货币、政治和领导人三方面上的劣势。
货币
欧元表面上是一种强大的货币,但是其仅仅是在欧洲地区使用的一种区域性货币,其国际储备地位远比不上美元,对于主权财富基金来说,欧元国债也远比不上美元国债安全。因此,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美元国债会有保护力量进入而买入国债,而欧元区各国的主权评级被下调,只能导致资金逃离该地区。因此,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表面上是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组成,但实际上美元仍然是一家独大的场面,欧元不享有“国际货币铸币权”,故其面临违约时不具备选择印发钞票的条件,这使得欧元的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而不能像美国一样借助外部的力量。
政治
欧债危机发展到目前,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欧元区是一个相对紧密的货币共同体与松散的政治共同体,这决定了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不统一的,一旦各国债务出现问题,其他欧元区国家会倾向于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今年欧洲央行基于德国的利益(其反对通胀)而上调一次利率,现在回看是怎样的愚蠢决定。
欧元区本身是德国一家独大,如果德国不出面解决,欧债问题就会蔓延下去。但是德国在此轮危机的反应过慢,在最早希腊出现问题时长时间袖手旁观,一度导致希腊可能真正违约,而在近期,又否决了“欧元债券”的提议,而是抛出一个在目前不可能实现且也不解决当前的问题的“欧洲政府”提案,尽管这是一个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法,但是目前市场担心的是债务违约,不拿出真金白银做保证是无法让市场相信的。
德国的做法实际上是自身利益的体现,因为如果发行“欧元债券”,实际上是以德国的信用给其他国债作担保,对德国的风险大于收益,德国的百姓不同意要牺牲自己的福利来偿还其他高福利国家挥霍财政留下的赤字,这导致德国政府很难通过该方案。
在这一轮危机中欧洲国家各怀鬼胎,出现危机的国家抛出一些基本实现不了的财政紧缩方案,而没出现危机的国家则开取口头支援的支票。对比美国国债危机,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怀着各自的利益,但毕竟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政党,不可能冒着危害自身国家主权风险而采取单边的自身行动,但我们怀疑德国有抛弃其他国家的可能。
领导人
在奥巴马的强硬态度下,虽然民主党并未取得多少胜利,但是至少没有在两党竞争中出现下风。但对于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其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德法领导人的默克尔和萨科齐,政治上都是右翼保守主义,强调“国民性”,没有整体观念。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执政能力都不如前任,特别是经济管理上采取的是消极不作为的方法,他们对欧元区的问题负有很大责任,只管自身利益,而不愿意付出成本去解决欧元区的大问题。所以,市场信心缺乏是对政治的不信任,从希腊危机开始,所需的资金完全不是大问题,但是德国就是不愿意帮忙,而是坚持要IMF和欧盟联合援助,这导致问题持续蔓延至其他国家,目前即使德国答应直接救援,恐怕也未必能够如期所愿的解决问题。
美国的态度
美国干预危机必须体现美国的利益,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为了降低外部的风险,美国给欧元区提供了美元流动性的帮助。但是这次欧债危机是欧元区自身的问题,即使欧元区解体,对美国的冲击也较小,甚至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美元的地位更加巩固。前期评级机构下调欧洲各国的主权评级甚至可能反应出美国利益的所在。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美国来帮助“欧洲盟友”。
欧元区解体并非不可能
危机的蔓延像癌细胞扩散一样快。一个月前看上去那么安全的法国,也被传言其评级可能下调,这不是说法国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人们已经丧失对欧洲的信心,在没有强大力量干预前,这种怀疑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并导致更大的危机。
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市场恢复信心,这几乎完全取决于德国了。德国到底是选择抛弃其他国家,还是将自己和其他问题国家绑在一起共度危机,是决定事态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我认为,欧洲债务已经积重难返,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欧洲向着财政结构和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方向发展,德国的救援也只能拖缓这一速度。
欧元区当初成立基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而同样是这两个因素今天又会令欧元区有解体的必要性。解体短期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至少给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债务违约、债务重组或者本币贬值并非最佳的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至少还能保全德国和法国的信用度,如此冲击才能有限,欧元区才有未来重新崛起的可能。但是一再拖着,问题扩大到德法,这才是欧洲经济的梦魇。
当然,我只是谈到解体的必要性,并不能判断什么时候就会发生这种事,甚至也可能侥幸度过这一劫。次贷危机从开始到集中爆发,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欧债危机涉及的国家众多,不排除延续几年的可能。但是,目前的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危机的爆发必须要有标志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发生后才会令市场绝望,之后的跌幅将远远大于之前的跌幅。
我认为可以视作标志的事件为两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破产和某国宣布债务违约,在这两个事件出来前,都不意味着事物将不可挽回。目前来看,还是有时间来让欧元区解决自身的问题,虽然我们想不出有什么好的方法。
即使欧元区解体,冲击也会远低于次贷危机
欧元是欧元区的欧元,欧债危机是欧洲人的危机。即使欧元区解体,其最主要还是对自身经济产生冲击,对外部的影响并不大。比较欧债不像美债,前者都是欧洲自己持有,后者有30%是被其他国家持有,所以我们定义这为一种区域性重大危机,至少对美国的影响较低。
而纵观二战后的经济危机,排名前三的为次贷危机、互联网泡沫、石油危机,这都是爆发在美国的,那些不是不发生在美国的危机,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南美债务违约、俄罗斯债务违约,都没有对国际市场产生严重冲击。但毕竟欧元区是第二大重要经济体,欧债危机不可避免会降低全球需求和产出,资本市场的负面反应的肯定的。程度上不容易预测,但不会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系统性风险。
在这过程中,商品的表现将会好于股市,前者的需求基于中国和美国,在欧债危机爆发后会相对坚挺,特别是对农产品的影响将会远弱于次贷危机,投资者无需表现得过于恐慌,至少在前面提到的标志性事件出来前不需要。
原油价格80-90美元震荡,LLDPE受成本支撑底部震荡
再次创新高后回落,回落至80美元/桶附近受到支撑,短期将延续在80-90美元/桶区间震荡,同时石脑油价格在800-900美元区间震荡,给LLDPE成本较大的支撑。
9、10月份下游消费旺季到来,消费预期保持上升
每年的9、10月都是下游农膜备货期,农膜的消费旺季,而今年年初,已经出现过旺季不旺的格局,对于下游的农膜企业来说,库存基本为历史低点。故在年末的消费旺季来临之时,补库需求的增加将给LLDPE消费量带来一定的支撑。从LLDPE/LDPE的消费结构看,薄膜仍是消费的最大品种,消费量为485万吨,占LLDPE/LDPE总消费量的77.5%,其中包装膜313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0%;农膜134.5万吨,占消费总量的22.5%;特殊包装膜37.6万吨,占消费总量的6%。其次为注塑制品,消费量为55.7万吨,占消费总量的8.9%。其后依次为涂层制品、管材和电线电缆,消费量分别为31.3万吨、18.8万吨和15.7万吨,分别占总消费量的5%、3%和2.5%;其它消费量为18.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2011年5月,我国塑料薄膜产量达70万吨,同比增长了5.11%。农用膜产量则略有回落,同比减少了降幅为2.65%,总体而言,膜料的需求仍保持稳步增长格局。我们知道,LLDPE的下游主要是膜料,随着9、10月份消费旺季的来临,预计LLDPE的需求将得到有效提振。
国内规模企业开机率一览
国内规模企业开机率一览 | ||
大型日光膜厂 |
30%-70% |
生产进入旺季 |
万吨功能膜厂 |
20%-70% |
开机企业增加,部分灌浆膜厂家进入旺季 |
大型地膜厂 |
0% |
长期停机至八月份 |
2011上半年,石化企业PE装置因停车检修减产共计23.3万吨,其中LLDPE减产11.4万吨,HDPE减产9.7万吨,LDPE减产2.2万吨。今年8月处于LLDPE的生产装置检修的高峰期。7月—8月份有近100万吨线性装置停产检修,给市场供应带来支撑,直至2011年年底,延安有一套PE新装置投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新装置上线,前期的检修使得市场的库存逐步消化,年底将有补库行为。
在受成本支撑的前提下,LLDPE将随宏观环境和原油价格波动,当前整体呈现弱势格局,但随着危机的缓解,中长期仍然能够形成上涨趋势。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738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