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良运,成本上升,9月,
9月中旬笔者和考察团一起对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玉米、大豆、水稻主产区进行了秋季调研,主要路线如下:榆树—阿城—绥化—克山—嫩江—讷河—齐齐哈尔—安达—松原—农安。在调研过程中,通过田间走访以及和粮食局、中储粮直属库、贸易商的交流,对玉米、大豆、水稻的产量、成本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整体看现阶段大豆、水稻处在完熟期,已有农户开始收割,玉米处在蜡熟期。本文主要总结玉米的调研情况。
1、种植成本增加,开秤价格将高于去年
从调研情况看,今年农产品种植成本普遍出现提升,尤其玉米、水稻的种植成本提升相对较多,这主要是受到包地、化肥、水电、人工成本、柴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表一:玉米部分采考点种植成本数据对比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我们选定的几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种植成本平均达到496元/亩,相对去年的456元/亩,平均增加40元/亩。其中包地成本上涨20-30元/亩,柴油价格每桶上涨15-20元/亩,人工上涨10元/亩,其余略有增加。按照去年开秤价格在0.64元/斤(25个水)来计算,每吨价格在1280元,今年种植成本上升40元/亩,如果亩产按1070斤(参照后面调研产量预估)计算的话,那么平均每斤成本上升0.037元,这样从成本角度看,今年开秤价将有可能比去年上涨0.037元/斤,达到0.67-0.68元/斤水平。
而在我们调研的一些地区对调研对象也进行了调查,农民和贸易商的预期开秤价在0.7-0.8元/斤之间。
(以上价格均为25个水湿粮价格,折合成干粮价格1786元/吨,去年1566元/吨,按一个水抵扣0.013元/吨)
综合考虑成本增长、通胀预期以及目前阶段陈粮定价较高等因素,我们预估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平均开秤价将会在0.75元/斤以上。
2、单产比去年微减,面积扩大将决定产量增加
表二:玉米采考点单产数据对比
表三:玉米采考点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对比
从表二可以看出,玉米单产除榆树地区受风灾影响有所减少之外,其余地区基本与去年持平,平均产量在1070斤/亩,去年1100斤/亩,较去年减少30斤/亩。但从表三可以看出,今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增幅比较明显,嫩江和齐齐哈尔分别增加40万亩和418万亩,吉林地区种植面积变化不大,所以尽管局部地区单产有少量减少,但最终产量将高于去年。根据几个采考点数据汇总,种植面积较去年提升458.1万亩,产量较去年增加222.6万吨。
参考国家粮油中心给出的数据,今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4605万亩,产量预估2130万吨,去年种植面积4455万亩,产量2040万吨,今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7065万亩,产量预估为2600万吨,去年种植面积6390万亩,产量2324万吨,所以即使今年玉米会出现小幅减产,但在种植面积增加情况下,总体产量依然高于去年水平。
根据我们的实地验证,再结合粮油中心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东北玉米的总产量将明显增加。
目前两省玉米基本已进入蜡熟期,不过后期仍要关注倒伏和早霜问题,受到8月末“台风梅花”的影响,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农作物出现倒伏,其中采考点榆树、绥化、农安倒伏地块相对较多,榆树倒伏地块不到一成,绥化倒伏地块达到三成,农安倒伏达到一成。据了解,玉米之所以出现倒伏现象,除受台风影响之外,和部分农户选择先玉335品种有关,此品种秸秆生长较为迅速,而后期农民为节省成本没有听从政府建议使用矮化灵,从而植株过高容易受到风灾的影响。倒伏之后的玉米棒子相对较小,生长进度出现减缓,从而对玉米单产造成一定影响,平均亩产减产在130斤左右,不过由于总体面积不大,长势良好地区将有所抵消。早霜预计出现在9月18号-20号,不过第一次早霜对玉米生长没有太大影响,还要看第二次早霜的时间,第二次霜冻将完全限制玉米的生长。
榆树地区倒伏玉米样本(粒干瘪,水分较大,瞎尖)
质量较好玉米样本(籽粒饱满,不瞎尖)
3、玉米储备低于同期水平,调控能力恐将受限
此次考察走访了三个国储库,嫩江的北方粮食储备公司,松原中储粮直属库以及农安中储粮直属库。目前三个国储库里的国家储备粮源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因去年托市收购政策执行较晚,收储时农民手里粮源基本已告罄,收购数量较为有限,部分贸易粮转为国储粮,收购成本也相对较高。
根据国家粮油中心给出的数据,10/11年度玉米总产量为1.77亿吨,加上进口的150万吨,总供应量为1.78亿吨,消费量为1.77亿吨,剩余164万吨,11/12年度产量为1.82亿吨,加上进口的250万吨以及上年结转库存164万吨,总供应量预估为1.86亿吨,消费为1.83亿吨,剩余库存为300万吨。从2010年9月至今,国储一共拍卖玉米1010万吨,基本将2009年国储库存消耗殆尽,2010年国储计划收购900万吨,但真正收购数量未必达标。近期国储将在11月底前再次轮出370万吨玉米,即使按照国储库存900万吨来计算,后期只剩下530万吨,如果继续保持900万吨库存水平,将会再次收购370万吨,而上年结转库存只有300万吨,补库行为势必要和消费抢占部分粮源,所以今年供应依旧是较为紧张的一年。另外,即使拍卖,价格也不会过低,因收购成本要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今年是否出台收储政策仍没有消息。
总结:
两省玉米目前处于蜡熟期,除了少量倒伏有所影响之外,其余正常地块单产预计同去年持平。另外,黑龙江地区种植面积较去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大豆面积转种玉米,因近几年玉米收益远高于大豆,预估玉米今年收益平均400元/亩,大豆收益仅在60-70元/亩,水稻收益则能达到780元/亩。因此今年玉米总产量将高于去年。
展望今年的秋粮收购市场,和去年资金面宽裕相比,今年资金面紧张可能是制约后期收粮主体抢购的主要因素,而且今年即使可以申请贷款的企业也面临资金成本上涨这一问题。
尽管玉米总体产量将高于去年,但种植成本上升以及收购主体增加致使农民以及贸易商对今年的开秤价格持高开态度。我们综合评估新年度玉米价格将呈现高开态势,东北平均开秤价格将在0.75元/斤以上。但这个水平仍明显低于陈粮价格水平,假定新玉米(干粮)价格在1800元/吨,合到大连盘面价格将在2000元/吨左右,目前期货价格仍有较大升水。
附:考察日志:
第一站:榆树
东北地区秋粮考察的第一站吉林榆树,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榆树地区位于吉林北部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年产玉米200多万吨,商品粮数量达到150万吨,周边深加工企业林立,历来是外地客户重要的玉米采购地区。考察团沿途考察该地区玉米长势情况,并对倒伏地块进行调研。
据当地农户反映,因8月台风“梅花”过境,风灾对当地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玉米品种,其次就是水稻。当地直属库工作人员及五棵树镇的刘书记接待了考察团一行。据刘书记介绍,今年榆树地区因播种初期持续的低温多雨天气影响,肥力主要供应秸杆生长,致使今年玉米植株普遍较高(今年最高植株达到4.2米,平均株高在3米以上;去年平均株高在2.8米左右)。由于植株较高,抗倒伏能力弱,致使风灾影响更大。今年两次大风,造成该地区玉米倒伏现象较为普遍。以五棵树镇为例,全镇17个村中3个村倒伏情况严重,部分地块减产估计达到70%。
图1:榆树地区玉米植株高大
第二站:阿城
考察第二站,黑龙江省阿城市,阿城粮食局乔局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粮食的综合情况,阿城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粮食作物的品种普遍较好,今年粮食总面积在103.5—104万亩之间,总产量在53.5万吨左右,商品量在32万吨左右。在实施“减大豆增水稻保玉米”的措施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减少3000亩左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2000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000亩,大豆在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从目前粮食作物整体长势来看,今年的气候较为有利于作物生长,病虫害影响有限,预计单产有一定的减少,但是整体属于丰年。
玉米品种方面,总种植面积在74万亩,由于受到去年倒春寒的影响,今年农民普遍采用适时播种,“早播种一次播种保全苗”的战略。以抗旱早熟品种为主,吉单系列居多。如果早霜来的较晚的话,丰收可能性较高。新季玉米一般将在10月初进行收割,根据今年有效降水相对偏少来看,上市玉米水分低于去年同期。
第三站:绥化
晚上7点,考察团一行进入绥化境内,与该地区贸易商进行了简短的会谈。据贸易商介绍,目前当地玉米长势整体好于去年,但兰西等地区遭遇风灾,玉米倒伏情况较重,倒伏地块减产预计在30-40%。将今年大豆改种玉米计算在内,估计绥化地区整体玉米产量较去年小幅提高。目前当地贸易商手中余粮所剩无几,可流通粮源十分有限,购销活动基本停滞。在谈起对新季开秤价格的看法时,该贸易商表示,自然水玉米收购价格应该不低于0.9元/斤,看好新粮后市价格。
粮在经过黑龙江绥化时,路过水稻种植集中区域,其中倒伏地块也比较多。在绥化西口村,农民韩大伯跟我们介绍,他今年种了6垧地,主要品种为龙粳29,属于圆粒品种,因为这个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附近地区种植比较普遍,而长粒主要品种为普优系列。
刚见到韩大伯夫妇两人时,他们正在田里收割水稻。据介绍,绥化地区水稻集中收割期将在十天后展开,因为8月“梅花”的影响,他们村倒伏的水稻也比较多,比例在3%-20%不等。韩大伯家的地受灾比较严重,平均每亩单产将下降70斤左右,亩产在1000斤左右。为了防止倒伏的水稻烂在地里,韩大伯现在已经开始收割倒伏的水稻,谈及种植成本时,韩大伯跟粮网记者说,2011年上涨最大的,就是化肥和人工。为了省掉100元/亩的收割费用,韩氏夫妇准备全手工收割近90亩水稻,大概需要20天。绥化地区租地的费用也比较高,每亩平均在400-500元,除去人工劳动费用,总成本也在800元。
图2:倒伏水稻
第四站:克山
考察团一行对克山地区大豆长势进行调研,从样本地块的情况来看,大豆成熟度较高,但籽粒偏小,有虫害发生。经过实地测量,目前平均株高在85厘米左右;结荚数多在30个以上,最高能达到50多个,单荚籽粒3-4个;但死荚和死粒较多,部分豆荚内发现害虫。我们以3 x 3米为测量单位,共有植株约190株;单株籽粒约88个;以此推算9平方米内,籽粒数共计约16720粒。
图3:克山大豆
通过考察团实地考察,克山地区玉米整体长势良好,部分地块儿有倒伏现象,影响有限,玉米多数处于腊熟期,我们随机抽取了几个样本进行测量,玉米棒茎围在18—22cm之间,籽粒在18排左右,单排35—42粒,个别存在“瞎尖子”现象。
图4:克山玉米
第五站:嫩江
作为嫩江主要的粮食品种,大豆种植面积为420万亩,单产为260斤/亩,目前大豆长势较好,陆续进入收割时期,丰收已成定局。在产量方面前期预期将好于去年,但从当前的收割情况来看,增产也存在一定难度。今年大豆品种稍差,籽粒小,但病虫害对大豆影响不大,青豆现象基本没有,只是局部地区有干旱现象,霜冻对大豆已不形成影响。由于种植收益的缩减,大豆面积较多被玉米挤占,加之种植成本提高较快,预计大豆开秤价格将在1.95元/斤左右。
另外,今年嫩江地区大豆面积减少将近三成,主要用于玉米作物的扩播,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约为134万亩,预计单产300斤/亩,半个月后陆续开始收割活动,机械化程度较强。如果早霜来的较早的话,对当地玉米生产情况会产生一定影响。在种植成本上,每亩成本约为550元,较去年上升较为明显,例如租地成本为3000元/公顷(15亩),人工及农资成本上升也支撑着价格底部。预计今年玉米开秤价格将在0.75元/斤(潮粮),去年为0.6元/斤,上市高开是大概率事件。
图五:嫩江大豆
第六站: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地区跨4个积温带,全年无霜期135天,日照2900多小时,降水450mm左右。全市共有耕地面积3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150亿斤。主要品种有玉米、水稻、大豆。其中富裕、依安种植玉米较多;泰来地区以水稻为主。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618万亩,较去年增加418万亩。由于今年光、热、水配合合理,全年属于风调雨顺年景,玉米单产估计达到500公斤/亩。成本方面,由于种子、农资、人工等成本都有提高,2011年每亩玉米种植成本(无租地)在233元左右,较去年提高37.4元,收益将在570元/亩左右。受成本提高影响,预计今年玉米开秤价格将在0.85元/斤以上。
受当地“增玉米、增水稻、减大豆”种植结构政策影响,齐齐哈尔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大约为339万亩,较去年增加200多万亩。目前,当地水稻已经进入完熟期,虽然前期局部地区受到了阶段性低温影响,但因今年光照、积温等自然条件充足,病虫害稀少,即便早霜出现,水稻丰收仍然可期。保守预计,2011年齐齐哈尔地区粳稻单产将高于1000斤/亩,总产量将在34亿斤左右。种植成本方面,除去包地租金,平均每亩成本在486元,较去年增加34%左右。而承包水田价格在每亩250-300元,种地成本高企,更加速了农民看涨预期。据调查,齐齐哈尔地区主要种植品种为空域131,农民价格预期在1.35-1.4元/斤左右,但当地粮企预期开秤价在1.3-1.35元/斤,因此市场新粮上市后或会有一段僵持时期。在齐齐哈尔,市场上流通的2010年产水稻已基本没有,对于新粮上市价格走势,专家认为,2011年产水稻将在高价位区间平稳运行,市场供需面将较为宽松。
第七站:安达
安达粮食种植总面积为160.2万亩,其中作为当地主产品种的玉米面积为144万亩,年产达80万吨(其中25万吨自用),市场量为60万吨上下。
通过和农民及走访人员交流,了解到今年当地属于丰收年,受到伏天少雨的影响,玉米棒偏小,但是品种较好。2011年农民选用的玉米早熟品种居多,粉质、胶质粮均有,株高在2—2.5米之间,预计单产可达1100—1200斤/亩,水分好于去年。虽然目前玉米长势较好,但是定产还为时尚早,早霜对玉米产量的威胁依然存在。再过半个月左右,当地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往年普遍在11月下旬集中上市,但去年10月中下旬已经开始磅秤收购,预计今年上市时间还将有所提前。
在安达市新河乡地头,我们遇到了农民张大伯,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今年包地成本出现上涨,8月初的风灾局部地块儿出现倒伏现象,但是面积不大。在谈及今年新粮的心理预期价位时,张大伯表示,去年玉米出手价格在0.76元/斤(水分为27%左右,由于出手较早,没有买上好价格,今年不能太着急了,要先看看行情再说。
图六:安达张大伯家玉米地
我们也对地块进行了实地测量,玉米多数处于腊熟末期株高在2.4—2.7米之间,垄距0.7米,单个玉米茎围18—22厘米之间,籽粒在16—18排,每排约为36—44籽粒,玉米棒偏小。
图七:测量玉米
第八站:松原
9月17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储粮松原直属库,与库内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会谈。据直属库主任介绍,目前该库仓容共计15.9万吨,年中转量达到25万吨左右,库内共有烘干塔两座,日处理能力800吨。目前该库辐射的周围6个乡镇年作物产量在5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在35万吨左右。根据松原直属库的预计,2011年松原地区共计耕地1426万亩,其中玉米860万亩,水稻137万亩,大豆21万亩。今年由于当地低温和干旱的影响,玉米播种期较常年推迟十天左右,后期积温和土壤墒情配合较好,利于作物生长,目前玉米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平均单产将达到1800斤/亩(1000平米)。水稻方面,由于受前期低温冷害影响,秧苗出现病害,但整体影响不大。从整体看玉米、水稻都是个丰收年景。
随后在直属库领导的带领下,考察团来到玉米种植地块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王府站村民介绍,当地种植品种以先玉335为主,该品种高产,但植株较高,当地今年也遭受风灾,有倒伏现象出现,但整体影响不大。目前当地的大垄双行、膜下滴水灌溉试验田长势良好,公顷植株数在60000株左右(普通地块在45000株左右),产量预计在28000斤以上,较普通种植地块高出10000斤。 另外由于高粱去年收益明显低于玉米,今年高粱改种玉米情况较为普遍,以王府站村为例,今年改种面积预计在100顷左右。成本方面较去年也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包地价格已达到7500元/公顷,较去年增加1500-2000元/公顷,侧面说明了近年玉米种植效益较高。
第九站:农安
17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农安地区了解今年粮食生产情况,并访问了农安直属库。据了解农安地区玉米储存方式多以地趴粮为主,所以上市时间相对较早,农民一般在11月开始陆续出售。通过我们对地块儿的调研发现,多数玉米棒有“瞎尖子”现象,并且有虫害发生,玉米棒茎围为16—19cm,籽粒在16—18排之间,单排籽粒在36—42粒。成本方面,村民表示明显高于去年,公顷种植成本在6500元左右,再加上6000-7000元的包地费用,总成本在12500-13000元之间。去年该农民坐家售粮价格在0.80元/斤,水分24-25%。今年预计收购价格在0.90元/斤以上。
图八:瞎尖玉米
农安直属库仓容在20万吨左右,1998年建库,2000年投入使用,去年粮食收购数量在13.2万吨。农安属于产粮大县,总产240—250万吨,平年为220—230万吨,商品量在180—200万吨之间,80%为玉米,20%左右的杂粮,水稻较少。 当地玉米种植多为早熟品种,整体品质较好,靠近长春粉质粮较多,因为附近用粮企业较多。近年来个人收购点逐渐增多,农安地区玉米收购点在300家左右。对于2011年的玉米上市价格估计,贸易商都抱乐观态度,预计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秋粮形势较好,玉米、大豆,水稻整体长势良好,局部地区存在倒伏及虫害现象,影响有限。预计9月中下旬,黑龙江大豆基本成熟;黑龙江、吉林西北部玉米和一季稻处于腊熟至成熟期,霜冻对作物后期成熟影响较小。但是东北地区也要做好防霜冻的工作;发育期偏晚的地区,要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注意防范霜冻的不利影响;已熟区域及时收割晾晒。如排除早霜的影响下,11/12年东北产区玉米产量将在上年基础上出现明显增长。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