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年,秋季,吉林,玉米,考察报告,总结,2011年,
2011年秋季吉林玉米考察报告
——大连商品交易所会员考察团
9月以后,东北产区各地新季玉米生长先后完成灌浆,进入成熟期,玉米产量陆续进入定型阶段。吉林省最为东北最大的玉米主产地区,产量情况直接影响未来国内市场价格走势。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新季玉米生长及产量等相关情况,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中国玉米网承办的“2011年吉林玉米收获期考察”于2011年9月16日启动。本次考察行程遍及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历时6天,对吉林省新季玉米产量、开秤价格预期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
一、考察时间:9月16日-9月21日
二、考察路线
9月16日:长春—公主岭—梨树—长岭—通榆
9月17日:通榆—洮南—白城—大安
9月18日:大安—松原—扶余—德惠—榆树
9月19日:榆树—舒兰—永吉—吉林
9月20日:吉林—磐石—梅河口—辽源—四平
9月21日:四平—长春
三、考察目的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
1.新季玉米的单产及产量情况
2.农民的种植成本和新粮开秤价格预期
3.农民卖粮习惯和售粮节奏的改变
4.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对新粮开秤价格的心理预期及采购心态
四、主要取点地区玉米生长情况
四平市公主岭、梨树地区,该地区在今年播种及苗期阶段遭遇了低温寡照天气,对玉米生长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随后的拔节、授粉及灌浆阶段天气情况良好,有效弥补了前期的不足,丰产基本确定。根据考察了解,预计这两个地区玉米产量较10年相比将增加10%左右。
松原市长岭县前七号乡六号村新季玉米生长期遭遇连续旱情,对当地玉米的授粉及后期灌浆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另考察发现当地有虫害发生,受此影响,预计当地新季玉米产量将有10%左右下降。但据当地农户介绍,此情况主要集中在该村所属镇内,范围较小,对全县乃至全市整体丰产影响不大。
白城通榆、洮南、大安地区新季玉米生长情况整体良好,灌浆期雨水较为充足,为玉米丰产提供了较好的天气条件。虽然调研中发现有虫害发生,但对玉米整体产量影响不大。据当地农户介绍,预计今年单产较去年应有10%左右增加。另今年白城地区存在其他杂粮改种玉米情况,但受当地沙土土质影响,改种有限,故玉米种植面积属小幅增加。
松原市扶余县弓棚子镇肖家乡,7月底遭遇了暴风雨袭击,玉米倒伏较多,对玉米产量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当地农户预计新粮产量将有3成左右降幅,但倒伏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弓棚子镇,影响范围有限。另当地9月17日应经出现霜降,但不属于早霜危害,不会对产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在德惠市夏家店镇苇嘴子村调研发现当地玉米已处乳熟阶段,前期灌浆良好,玉米颗粒较为饱满,丰产预期基本确定,预计产量较去年将有10%左右增加。据当地农户介绍,该地区霜降较往年提前5-6天,对产量影响较小。另该村是传统玉米种植集中地区,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故面积方面无明显变化。
榆树市在今年7月末8月初遭遇了较为严重的风灾,部分地块出现倒伏,由于当时正处授粉阶段,对玉米授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后期灌浆及成熟期天气情况良好,玉米灌浆充足,对前期灾害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另调研中发现部分玉米棒存在凸尖情况,但对整体产量影响不大,榆树市整体丰产预期不变。
舒兰市红星经济开发区某试验田,玉米棒长23-24cm左右,瞎尖比例低于5%,基本完成定浆。该试验田采用覆盖农膜技术,据介绍单产可达2.7-2.8万斤/垧。某农户表示,采用覆盖地膜技术可保温保湿,有利于丰产稳产。该试验田种植及管理较普通地块更为精细,故产量较当地整体平均水平略高。据当地农户介绍,今年当地玉米生长整体良好,虽然局部存在旱情,并有凸尖现象出现,但对整体产量不利影响有限,当地新季玉米产量属丰收预期。
磐石、梅河口、辽源等南部地区,玉米生长期降雨不足,局部地块玉米出现凸尖、虫害,局部地块产量较正常年景或将有小幅下降,但由于受害区域不大,预计产量下降有限,对整体增产丰收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各考察地点取样
五、新季玉米单产、产量及开秤价格预估
注:上表中单产为潮粮产量,根据调研了解,上述地区潮粮水分多在24%—30%左右。
上表可见,各调研点新季玉米单产预期增减互现,但总体仍是增多减少。减产预期主要由凸尖、虫害、倒伏及干旱所致,但其中除干旱因素外,其他三个因素可能形成的减产幅度相当有限,且调研点多以村屯取点,范围较小。调研中我们亦对受害调研点周边地区玉米生长情况予以了关注,发现受害减产范围不大,加之今年吉林省内玉米种植面积亦有所增加,面积增加带来的增产完全可以抵消因灾害造成的局部小范围减产,故今年吉林全省玉米仍属丰收预期。干旱因素方面,调研地区白城及其周边邻近地区本就属于旱情多发区域,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对其产量影响有限,且白城地区因地质原因,玉米种植及产量在吉林全省所占比重本就有限,故当地旱情不会对全省丰收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上表所示为我们根据考察所得资料汇总整理出的上述地区整体单产及产量预估情况,虽然在调研过程中存在因虫害、干旱、倒伏等因素而导致减产情况,但多属少数个别地区,不代表整体情况,总体来看各考察地区单产及产量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较10年相比涨幅明显,受年内通胀环境下物价水平整体上涨带动,11年玉米种植成本整体上涨,其中以种子、化肥、人工成本上涨最为明显。基于种植成本较大幅度上涨的考虑,加之年内玉米价格不断走高的推动,在调研中受访农户多对新季玉米开秤价格存在较高预期值,如上表所示,调研显示受访农户预期新粮开秤价基本集中在1950—2100元/吨范围内。
通过调研我们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农户售粮习惯的变化,惜售心理的增强。调研过程中80%以上受访农户存有惜售心理,大多数表示在春节前仅售一半粮,剩余一半留到春节后至5月新作种植前出售,甚至有少数农民表示全部留到春节后出售,只有个别农户表示因急需钱用会在新粮上市之初便大量售粮。综合分析农民售粮习惯改变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几点:1.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急需在新粮上市之初便卖粮变现者不断减少;2.新粮上市之初价格偏低促使农民存粮意愿增强;3.存储条件的改善使较长时间存粮具有现实可行性;4.2010/11年度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是影响农民延期卖粮最主要的因素。
六、收购主体收购价格预估及采购心态
2010/11年度玉米收购价格的一路走高、今年玉米种植成本的大幅上升使包括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在内的市场收购主体对新粮开秤价形成了高开的预判,但基于今年玉米丰收及国家政策调控因素的考虑,市场看跌后市的声音不在少数。本次吉林收获期考察过程中我们也对收购主体进行了拜访调研,调研中受访者表示认为今季新粮或将高开在1950—2100元/吨之间(干粮价),而后随着市场上量的增多及国家政策的调控等因素作用的影响,后期价格延续今年大涨行情可能不大,或将出现回落行情。同时认为市场上继续出现抢粮局面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主要有:
1.新粮上市伊始,农户、贸易商、用粮企业均存在观望情绪,农民看涨、收购主体看跌,双方均存在一定观望情绪,而农民种植成本的大幅上涨及陈粮价格的高位运行注定了新粮的高开行情,高价开秤可能导致收购主体谨慎入场。
2.今年玉米丰收基本已经定型,而去年国储所收玉米亦可供应未来市场,即便明年国内供应出现缺口,进口玉米仍然可以缓解国内阶段性供应偏紧情况。
3.在今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前提下,新粮上市后乃至明年,国家对玉米市场价格的调控不可能放松,政策面因素不支持明年粮价大幅上涨。
4.饲料行业的小麦替代、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调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明年国内玉米需求量。
综合以上四点,供应充足、需求走弱、政策调控三方力量共同作用于玉米市场,今年新粮高开后走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未来市场收购主体的采购活动也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随用随采可能成为诸多收购主体的应对之策。
七、小结
在为期6天的考察中我们对吉林新季玉米的单产、产量、种植成本、新粮开秤价格预期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综合调研所获信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调研地区新季玉米整体单产及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丰产基本定型。
第二,受物价水平整体上涨影响,调研地区种植成本较去年明显上涨,涨幅多在15%-20%左右。高种植成本又推动农民对新季玉米价格的高开预期,农户对开秤价格的心理预期多集中在1950-2100元/吨之间,较去年上涨明显。
第三,高价加剧市场风险,市场收购主体对新粮开秤价格预估值多在1950-2100元/吨之间,且部分人士看跌后市价格,采购行为会较为谨慎。
“十一”前后吉林省内新季玉米将陆续收割上市,实际市场行情会否如市场预期高开?新一年度玉米行情将更趋错综复杂,市场各方收购主体应予以及时关注。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