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永安,年秋,东北,
和讯特约
此行考察的目的主要是在2011 年国产大豆收割前,对整个主产区的大豆单产及长势做一个较为真实性的评估。考虑到黑龙江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 以上,我们将重点调查区域放在了东北。
一、考察区域和时间
此行的考察时间历时一周(20110829 - 20110903),分开两队进行,分布区域基本涵盖了整个黑龙江及部分内蒙古的大豆主产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东线的考察区域主要是三江平原,西线的区域主要是松嫩平原,由于西线的大豆产量占全省的产量60% 以上,我们对西线的样本数采集也多于东线,约占63% 左右。
二、考察过程
1、西线
除去黑龙江的松嫩平原产量居多外,西线考察还涉及内蒙古区域的部分大豆主产区。具体的考察路线如下:
第一天(20110829):哈尔滨-明水-拜泉-克东-克山-五大连池。明水是我们的第一站, 当地的大豆长势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或缺苗现象。从我们跟踪的历史指标来看,其株距与去年相差无几,基本在65CM 左右。株数同比较多,平均在19 株左右,去年基本在16 株左右; 但结荚数并无明显的优势,在今年的9 个样本中,其结荚数均值为40.2,去年均值为50 左右。所以来讲,当地的单产水平基本与去年持平,指数为1152.1,去年为1163.3。
随后的样本采集点为“两克一拜”的大豆之乡,当地的结荚较去年有着明显的增多,平均每株的结荚数为65.6,去年同期为49.5;对应的单产指数为1694.8,去年同期为1288.9;同时当地的大豆产量及种植面积的权重决定着当地的丰产将会对整个黑龙江的大豆单产起到更大的影响。
第二天(20110830):五大连池-北安-孙吴-逊克-瑷珲-黑河。五大连池的大豆长势延续着上一日丰产的调研结果。部分植株的结荚数超100 粒。整体来讲,五大连池的平均结荚数为52.2,较去年同期的37.3 有着明显的增加。对应的单产指数从去年的1323.6 增加至今年的1634.7。
另一个样本采集点孙吴地区的大豆长势依然良好。其中平均结荚数为56.1,去年同期为39.1;对应的单产指数从去年的1486.9 增加至今年的1922.1。当地的部分植株已经出现超过200 粒的结荚数。
第三天(20110831):黑河-五大连池-讷河-嫩江-莫旗。整个黑河地区的大豆产量占黑龙江省的产量一半左右,自然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尽管黑河地处第三积温带,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近年来,往年种植大豆的区域也渐有玉米的种植。玉米在收益高于大豆决定着种植上会尽量多地考虑面积上的扩种。当然,此行的单产考察可以看出当地今年的大豆长势良好。
在驶往黑河及离开黑河的两天,天不作美时逢降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采集样本的进度。根据我们的采集与分析,整个黑河地区的大豆长势为近五年来的最好的一年。整个黑河地区的大豆平均结荚数为53.6,相比去年的39.6 来讲,有着明显的增加;同时其单产的指数也从去年的1347.1 增加至1589.8,对应的单产从去年的2.4 吨/ 顷增加至今年的2.9 吨/ 公顷。
第四天(20110901):莫旗-阿荣旗-甘西-富裕-克东-北安-海伦。黑河是我们考察的最北一站,从此开始从不同的路线往回走。第四天的样本采集点为阿荣旗等,依然为内蒙古呼和浩特辖内。呼和浩特的大豆单产较去年也有着明显的增加,增幅为19.3%。
途中的北安区大豆的长势偏好,今年的大豆平均结荚数为59.8,去年为38.2。
第五天(20110902):海伦-绥棱-绥化-哈尔滨。海伦地区的大豆株数一般,均值为15 株, 但结荚数偏多,有30% 以上的结荚数超过100,株高也在一米左右。这奠定了当地的大豆丰产格局。
2、东线
东线的考察路线主要是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涉及区域及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天(20110828),吉林敦化。当地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大豆主产区延边州的大豆集中地, 大豆长势良好,结荚数量、籽粒数量正常。鼓粒程度达到了80% 左右,基本奠定了今年丰产的格局。
第二天(20110829),牡丹江。当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为玉米水稻大豆混种区。据考察所知,今年牡丹江市及辖下宁安区域的大豆种植非常少见,比春播调研的情况还要严重。当地今年偏旱,穆棱县的干旱偏重,岗地大豆秧苗很多出现枯黄,分蘖和结荚数量尚可,但死荚及不完善粒较多,籽粒中等至偏小。鼓粒进行了70-75%。
第三天(20110830),鸡西-密山-虎林(杨岗)。当地以平地、丘陵地形为主,大豆的种植比例也较前期有所增加。对于当地大豆的长势,植株分蘖、结荚粒数量均偏多,鼓粒程度接近80%,死荚少。
第四天(20110831),宝清-友谊。密山至宝清中途为丘陵地带,坡地较多。今年较为干旱, 长势较差。当地的大豆植株细弱,结荚及籽粒数量远远少于平均水平。死荚及死粒较多,而且当地由于干旱导致的早熟迹象明显。
三、数据分析
1、大豆单产情况分析
黑龙江各区域株距和株数统计
从株距来讲,今年的株距略宽于往年,为68CM,去年为64CM,08 年为65CM;
从株数来看,由于采集的区域有一定的缺苗现象,今年的种植与去年持平,株数均值为18, 但较08 年的20 株略差;
从结荚数来看,黑龙江地区较往年均有大幅的增加,今年的结荚数均值为69,较去年的53 增幅为30.1%,比08 年的44 粒/ 株增加35.4%,这也是今年丰产预期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这使得最终黑龙江地区的大豆单产同比增加22.9%,较08 年增产22.3%。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大豆单产较去年增加了19.3%,较08 年增产13.7%,主要是因为平均粒数增幅较大,抵消了株数的下降。
小结:为保证统计的科学性,我们今年的样本采集数基本与去年持平。同时,考虑到2008 年的大豆单产创下之前的高位,我们在与去年比较的同时,也与08 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整体来看, 今年的大豆长势良好,尤其是西线的大豆单产,创下近5 年来的新高,无论是从株距,结荚数, 还是株高,使得最终单产涨幅较大。
2、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分析
从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1 年种植面积下降已经成为共识,为5216 万亩,较2010 年下降22.1%,较08 年下降30.0%,主要还是由于种植收益的影响,玉米和水稻挤占大豆面积,甚至连黑河地区也出现玉米大面积种植,这与单产的增加形成鲜明的对比。
3、黑龙江大豆产量占全国比重
从黑龙江大豆产量占全国比重来看,从08 年之后占比在逐步下降,种植面积和单产影响了最终的产量,而从11 年来看,黑龙江产量将较去年下降4.26%,按照去年的产量占比和近9 年的平均占比来看,全国大豆产量将在1400-1455 万吨。
黑龙江大豆占全国产量及占比
四、结论
黑龙江大豆产量预计较去年仅下降4.26%,这主要是基于对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的单产上调的考虑,其中黑龙江地区的单产较去年上调22.9%,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单产同比上调19.3%,使得产量下滑并不明显;考虑到黑龙江大豆占全国比重在38.5%-40.1% 之间,因此全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400-1455 万吨,较之前悲观的预期有所上调。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