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永安,宏观,疲软,
和讯特约
第一部分 三季度豆类油脂行情回顾
美豆与连豆一指数
一、大豆行情:
在6 月30 日种植面积的偏空效应之后,配合天气的炒作导致产量预期下滑使得7 月美豆重燃拾势,在1300 美分附近再次得到支撑,且资金面有一定的关注。美豆第四次上冲至1400 美分后受阻, 天气利好美豆生长,同时美国债务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商品市场,使得美豆回落到1360 美分附近。
8月初美国主权债务遭到意外下调,同时欧盟依旧处于阴霾之中, 弱势的宏观经济使得大宗商品纷纷回落,美豆在冲击1400 美分未果之后应声而落,但在8 月9 日触及1300 美分的区间底部之后,大豆主产区缺乏充足的降雨,产量忧虑重燃,美豆一举突破1400美分的强力支撑,最高达到1465美分。
从9月1日开始,美豆经历了大跌行情,有种一泻千里的感觉。欧美市场利空消息不断,加上9月12日晚USDA美豆单产意外上调至41.8蒲式耳/英亩,库存随之上调,让多头挺价显得力不从心,而前期炒作的产区早霜出现概率下降,同时伴随着外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释放,美豆从高点回落,11月合约跌破1200美分,跌幅惊人。
连豆市场整体跟随外盘走势,但震荡幅度稍逊,呈现先增后减的格局。7 月份连豆跟随外盘走势,在4500 元附近发力一举突破4650 元/ 吨。而在美豆回落之后,连豆仍然表现出挺价意愿,高位震荡态势较为明显。8月份迎来一波反弹,伴随美豆的上行一直到9月5日的高点4828之后才作喘息,一根长长的上影线也预示着多头市场的衰落。从那以后,便是一轮暴跌,已经跌破前期的区间,主力最低触及4200附近。
二、油脂行情:
国内三大油脂主力走势图
7 月原油以反弹为主,成功站稳100 美元/ 桶的整数关口之后,受到美国债务危机影响月末出现小幅回落,相对于美豆的涨幅而言,美豆油稍逊,部分程度上也受到需求面低于预期的影响,马盘棕榈油反弹最为弱势,库存的高企压制期价的上行;宏观经济的疲软之下,8 月份原油的走势显得较为乏力,月初的下跌之后反弹并没有太强的势头,对债务危机的担忧仍然挥之不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油脂的涨幅,马盘受到棕榈油增产的影响,走势较为弱势。美豆油追随美豆走势,但反弹力度有限,并没有突破前期高点。9月份迎来暴跌,原油跌破80美元,美豆油也顺流直下,而马来西亚受到斋月影响,稍作抵抗,但仍未摆脱跌破2900令吉的命运。
7月份国内三大油脂,整体上也表现出反弹后盘整的局面,资金面关注程度一般,加上国内物价调控政策继续,后期维持震荡走势。8月受到两节需求的带动油脂小幅收高,在外盘棕油走弱的影响下,连棕油较为弱势,受到减产预期和资金关注的影响,豆油表现的相对强劲。9月5日,伴随马盘的反弹,棕榈油领涨油脂,短期提振明显,但后期受到宏观面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油脂均有较大跌幅。豆油主力一度下探9000元/吨,菜籽油由于受到投机效应较小和基本面的支撑,跌幅最小,但也回落至9500元附近。
第二部分 基本问题分析
一、美豆单产意外上调,生长状况仍堪忧
美国东部时间9月12日(周一)早8:30分,公布了9月USDA供需报告,本次玉米单产下调至150美分/蒲之下成为众望所归,这也成为多头挺价的主因,看来8月份干燥的天气对玉米影响较大,在产量基本确定之后,玉米产量较起初令人失望;此次大豆单产并没有下调,反而较8月份有所上调,这对盘面形成较大的压力,也是9月美豆基本面弱势的原因之一。
从期末库存来看,2011/12年度期末库存较预期均有增加,玉米下调基本达成共识,虽然饲料和工业消费均较上月下调,但受到减产的影响,库存仍出现下滑。
据华盛顿10月3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截至10月2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19%,之前一周为5%,去年同期为34%,五年均值为25%。美国大豆优良率为54%,之前一周为53%,去年同期为64%。美国大豆落叶率为76%,之前一周为58%,去年同期为87%,五年均值为83%。
美豆逐步进入收割期,最终的产量也即将确定,由于大豆生长晚于同期2周左右,更多的影响来自于早霜。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最低气温在0度以上,10月初降到0度以下,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偏北地区可能出现霜冻,由于持续时间尚难确定,产量或有影响。
二、全球大豆库存充裕,需求增速稍有放缓
世界大豆供需平衡情况
从全球大豆来看,2011/12年度产量下滑基本确定,主要受到美豆减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量和出口量的增速也在放缓。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出口受到一定的抑制,各国消费也未能延续之前强劲的势头,整体需求有降温之意。
另外,9月份的报告再次上调了2011/1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量至6255万吨的水平,从近12年的比较来看,2011/12年度再次超过了6000万吨,仍为第三高的库存量,这也表现出大豆供应仍较宽松。
三、中国大豆减产,需求不及预期
黑龙江大豆收割进入尾声,通过笔者前期的考察和大商所会员的考察综合得出,2011年大豆减产几成定局。一方面受到种植效益的因素,玉米、水稻挤占大豆面积,仅黑龙江地区就减少20-30%;另一方面,由于种植成本、包括人工、地租等较去年抬升较多,农民普遍对大豆开秤价格预期达到2元之上,并表示出强烈的收购价格如不理想之下的惜售心理;同时部分地区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大豆单产与去年持平或略有提高,虽不能弥补面积下滑的影响,但较之前悲观的预期有所上调。
中国大豆进口库存量及港口库存量
商务部表示,9月份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431万吨,高于早先预测的320万吨,未来进口水平预计仍将维持上升态势。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我国2011/12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650万吨,比上年度的5200万吨增长8.6%。港口库存依然维持在650万吨的高位,消化进度缓慢,给盘面不小的压力。
从压榨利润来看,二季度出现先降后升的局面,套保利润一度翻红,但无奈受到美豆的剧烈波动,近期开始下滑。两节需求一直推动猪肉价格走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肉类消费量会逐步增加,生猪养殖利润处于高位、鸡蛋、活鸡、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以及政府的扶植政策使得对饲料需求长期利好豆粕价格。
四、马盘棕油库存高企,国内进口稍有起色
市场有分析师认为,2011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将达到1900万吨,并结束连续两年的下滑态势。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66.7万吨,出口量为168.8万吨,期末库存为188.5万吨,较上月减少5.6%。虽较上月有所下滑,但仍然是近五年最高水平。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入高产周期,马盘的压力一直影响国内期价,使其走势弱于其他油脂。
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及港口库存量
据中国海关统计,8月24°棕榈油进口量为50.57万吨,较上月环比增加26.14%,较去年同比增加197.5%;进口平均单价为1173.84美元/吨,较上月环比减少0.62%,较去年同比增加45.7%。三季度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大幅增加,除了国内消费需求增加的原因外,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跌,虽然市场仍倒挂200-250元/吨,但相比之前来看,已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国内港口库存在三季度前期也表现出高企的态势,而随着两节的消费,下滑明显。
五、资金多空转换频繁,近期大幅回落
从大豆期货与期权持仓报告来看,第三季度基金净多呈现出“过山车”态势。净多持仓从7月5日的53474手上升到8月30日的183969手,随后又急转直下,10月4日净多持仓为58288手,净多/总持仓变化为:7.63%—22.46%—6.56%。这种市场多空交替变化,也表现出基金投资的复杂心态。近期来看,美豆做多意愿继续下降,显示出市场三季度后期对美豆的看跌心里,部分资金表现出离场的迹象,避险不断加强。
从豆油期货持仓报告来看,净多持仓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但过程稍有不同。第三季度豆油净多持仓两次出现负数,也说明市场上多空分歧加剧。净多/总持仓比例变化为:4.34%—14.82%—(-1.09%),而随着美豆和原油市场近期的疲软走势,美豆油也继续表现低迷。
第三部分 第四季度关注焦点
一、宏观经济疲态尽显,短期难有起色
与二季度国内通胀高企,加息、调准等联合调整不同,三季度的宏观经济的焦点转向国外,正是由于外部市场的风云突变,才导致商品从高位回落,形成了近一个月的深度跌幅。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于10月4日发表声明称,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三级,从之前的Aa2调至A2,前景展望为负面,同时维持对其短期主权债务A-1的评级。无论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接连出现评级下调,是经济疲软的真实写照,多年形成的顽疾并不可能短期内解决,以点到面来看,债务违约给欧洲经济的复苏蒙上了很大的阴影,这也使得欧洲市场前景堪忧。
美国近期的“华尔街游行”抗议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让世人感受到美国经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固若金汤,而此次活动抗议华尔街的贪婪、美国的高失业率及社会分配不均,暴露出了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可能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本次抗议活动可能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但从侧面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依然有探底风险,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的推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近期仍无法解决。
新兴市场国家在欧盟经济疲软的同时,也减缓的发展的脚步,本身的高通胀似乎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更为重要的是,出口需求大幅缩水,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考证。我们预计,虽然各国政策采取积极的救市政策,但第四季度整个宏观经济依旧不会有太大起色,从而对商品市场产生影响。
二、 拉尼娜重燃,关注南美大豆状况
8月中旬,油世界曾表示:阿根廷和巴西2012年初大豆收割可能因即将来临的拉尼娜(反圣婴现象)天气模式而受损,此天气形态可能导致作物生长期间降雨减少。9月8日,美国气象局(NOAA)在其ENSO月度诊断报告中首次披露:时隔不到半年,拉尼娜现象重新出现,未来会逐渐增强,并持续到冬天。9月13日,同样关注ENSO现象的澳大利亚气象局也在其周度报告中表示,2011年末再次爆发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越来越大。
对于拉尼娜天气,想必大家并不陌生,08/09年度阿根廷大豆的减产就是来自于拉尼娜的影响。而与此相似的一点是,08/09年度是拉尼娜天气的第二年,影响作用增强,而11/12年度也属于第二年,影响不容小视,需密切关注。
三、 美豆出口小幅回暖,中国需求成为关键
美国出口需求及中国周度进口
据美国农业部10月6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29日当周,美国2011-12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701,800吨,2012-13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40,000吨。从图形来看,新年度除第一周有较大的出口数量之外,其余均低于近年平均水平。由于中国进口占美豆出口的一半以上,因此主要受到中国需求的影响。
从中国需求来看,9月份进口美豆数量明显低于近年水平,但从季节性来看,第四季度是美豆出口到中国的旺季,而与10/11年度不同的是,本年度并没有出现提前进口的现象,这主要来自于中国进口需求的放缓和压榨的长期亏损,融资需求在不断挤压,但究其根源,仍需重点关注饲料需求和植物油需求的改善状况。
第四部分 技术分析与后市展望
一、技术分析
美豆技术分析
美豆的技术分析一直以来有较多的分歧。无论波浪理论还是时间周期,均可有多种形态。就上图来看,本轮的大跌更符合二季度报告中C浪的特点,趋势上以空头趋势为主。中期趋势来看,长期的100美分纠结使得多空双方均积聚了较大的力量,从长度上测量,第一目标位已破,然而从时间长度来看,还未达到(1080美分)的位置,这也符合前期的支撑位。当前位置(1170美分)处于关键点位,而随着各技术指标的弱化,突破向下的可能性加大,但也不排除弱势整体,纠结于1200美分,这也符合C浪的特点,后期仍保持弱势震荡格局。
二、后市展望
宏观经济疲软的阴霾还未走出,目前各国纷纷寻找办法试图稳定经济,但效果均有限。未来关注的欧洲地区联合救市的状况还显得扑朔迷离,美国经济的疲态也越发流露出来,整体宏观面依然笼罩在低迷之中。在宏观未稳之前,大宗商品仍会受到金融属性的拖累,随着外围市场的稳定,商品才逐步回归基本面,美豆也无例外。
10月份的USDA报告预期美豆库存将有上调空间,整体出现偏空的局面。而随着最终产量的尘埃落定,焦点将转向需求面。中国需求依然庞大,但目前仍未体现出回暖之势,需关注收储价格的最终确定。随着季节性需求旺季的来临,四季度食用油和肉蛋等消费的稳步增加,压榨利润或稍有转好,但仍受制于港口库存的消化,需求大幅向好概率不大。
棕榈油即将进入消费淡季,但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棕油抗冻能力逐步提高,季节性因素也在弱化。同时受到价格比较优势的因素,需求依旧平稳,而受制于马盘棕油增产,走势仍不会太强。
从技术上看,美豆(指数)依然处于弱势筑底的过程中,1170-1250美分成为纠结区域,不排除下探1080美分位置。短期或因技术性超卖出现反弹走势,但由于整体趋势向下未变,因此第四季度依旧以弱势震荡为主。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