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2011期货团队评选】良运期货:玉米弱势难改

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良运,玉米,弱势,一,

  一、月度报告变化不大,料对市场影响有限

  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1月月度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下调1.23亿蒲式耳,达到123.1亿蒲式耳。预测平均亩产为146.7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1.4蒲式耳。这将是自2003/2004年度以来的最低亩产水平。产量下调及肉鸡产量预期进一步减少导致玉米饲用和调整用量下调1亿蒲式耳。预测美国玉米年终库存量为8.43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2300万蒲式耳。预测玉米年度平均价格仍为6.2—7.2美元/蒲式耳。

  部分国家玉米产量下调,其中减幅最大的国家为墨西哥,玉米产量下调350万吨。夏季雨季来临时间推迟及南部部分产区9月初霜冻天气造成墨西哥夏玉米产量减少。11月和12月播种的冬玉米面积下降也令墨西哥玉米产量预期下调。西北玉米干旱产区玉米产量占墨西哥冬玉米产量的70—80%。

  部分国家的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上调部分地抵消了墨西哥、美国和叙利亚产量的下调。中国玉米面积和亩产上调提振产量上调250万吨,这与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一致。欧盟27国玉米产量上调190万吨,其中主要是法国、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产量增加。阿根廷面积增加提振产量上调150万吨。前苏联产量上调70万吨,其中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产量增加。


  尽管2011/2012年度期末库存较上月预估值出现减少,但报告公布前夕预期期末库存水平要低于实际公布数值,单产高于实际公布数值,分析来看,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对消费预期的变化,本月报告饲料消费预估值为4年来的最低水平。另外,2011/2012年度单产预估值继续下降,总产已较2010/11年度出现下滑,2010/11年度受到减产以及消费强劲曾一度出现大涨。所以尽管最新一期的报告显示期末库存较市场预期增加,但实际产量并没有增加,只是消费预期出现大幅减少,而目前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燃料乙醇用量后期下调的可能性不大,饲用消费量也已处于较低水平,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所以报告公布之后的市场并没有因多于预期的库存而出现明显下跌。在产量与消费都已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未来市场出现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在650美分上下波动的机率依然较大,2011年产量基本已经确定,后期需要密切关注消费的变化情况。

  二、国内丰产因素施压、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增产形势良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东北4省区进今年玉米增产700万吨左右。市场普遍认同今年玉米大丰收,市场供需格局较2010/11年度明显改善,这奠定了用粮企业看跌预期的基础。新玉米上市后,企业挂牌收购价普遍大幅高开,即使经过近段时间的调整后,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的潮粮或干粮价格仍较去年同期高200-300元/吨,多数农户对当前玉米价格比较满意,农户的惜售心理不强,销售玉米数量较大。目前用粮企业控制收购量。首先,东北地区玉米市场看跌气氛浓厚,后期市场前景不明,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控制玉米收购量;其次,气温较高,玉米不宜保存。今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用粮企业储备意愿低。而大型贸易企业也尚未开始收购。综合以上因素,分析认为,预计后期北方主产区玉米收购价格仍有回落空间,玉米价格下滑仍是主流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玉米产量较上年增长725万吨,进口量增长200万吨,因此总的供应量达到1.875亿吨,较去年共增加925万吨。消费方面也出现大幅提升,其中食用消费增加40万吨,饲用消费大幅增加500万吨,工业消费增加200万吨,增幅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年度总消费量较去年增加741万吨,但受益于产量增加明显,年度结余量为299万吨,10年为114万吨,08年为241万吨,库存消费比较前两年出现了小幅回升,可见今年丰产确实缓解了前两年玉米供应相对紧张的局面。


  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1月月度报告来看,中国玉米产量较2010年增加的幅度更加明显,从1.77亿吨上调至1.84亿吨,上调700万吨,消费从1.76亿吨上调至1.89亿吨,上调1300万吨。由于美国农业部给出期初库存数据,所以库存消费比相比国家粮油中心要高出很多,2011/12年度为27.33%,2010/11年度为30.33%。虽然美国农业部对中国玉米的产量进行了大幅上调,但由于消费预期较高,库存消费比是4年来的最低水平。

  综合看,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和国家粮油中心对中国玉米产量都进行了大幅上调,加上今年在东北实地调研情况来看,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较为明显,单产水平至少持平于去年。所以今年丰产基本已成事实,将对国内玉米价格有较强的压制作用。

  三、新玉米收购价格大幅走低,关注国家收储政策

  1、东北玉米继续下跌,华北玉米略有反弹

  今年东北深加工新粮开秤价格要明显高出400-450元/吨。开秤价格之所以出现大幅提升,一是由于种植成本的增加,二是陈粮价格居高不下。自开秤以来,吉林几家大型的深加工企业日收购数量达到4000-6000吨,去年在1500-3000吨之间。另外,去年量一直很少的几家企业今年每日收购量日均能达到2000吨,在收购数量较为可观以及农民卖粮较为积极的情况下,近期价格开始出现连续回调,进入11月之后吉林深加工企业平均4次下调收购价格,较开秤时下调幅度在60-140元/吨之间。目前深加工企业下游利润不及同期水平,甚至出现亏损,因此收购主体显得相对谨慎,不像去年一样急于抢购粮源,后期随着新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玉米价格仍有下调空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山东玉米价格出现反弹,一是部分深加工企业库存仅在1周左右,企业低库存运行,必然面临粮源与收购价格随时波动的风险;二是近期华北黄淮地区普遍出现大雾天气,对河南、河北以及安徽等地玉米运往山东造成一定影响,加之预计本周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加剧了低库存用粮企业的对粮源供应的担忧;三是率先提价的用粮企业的示范作用,这一点的影响可能是很意外的,率先提高挂牌价的用粮企业原本价格比其他企业都高,但折扣标准较高,扣除之后价格反比其他企业低。贸易企业反映,由于折扣较高,贸易利润很低,贸易商送粮积极性较低,导致企业粮源偏紧,转而提高挂牌价吸引粮源,由此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区深加工企业纷纷提高挂牌价格。

  不过鉴于以上因素均为临时因素,所以一旦天气有所转好,粮源增加价格将难以继续提价。天气预报显示,11月1-1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等地区将出现断断续续的出现大范围的阴雨天气,对山东等地玉米运输购销将会有很大考验。考虑到季节性因素,预计一旦天气转好,华北深加工企业迅速下调玉米挂牌价的可能性会很大。

  2、国储库存仍有缺口,补库计划仍是关键

  国储2009年-2011年共拍卖玉米4379万吨(其中包括临时储备和跨省移库),如果算上定向销售的500万吨以及前期轮储的370万吨,共计5249万吨,除去08年在东北收购的3500万吨库存,已拍出中央储备粮1749万吨,去年国储补库计划是900万吨,但由于收购较晚,后期收上的粮源并没有达到原定计划,截止今年7月,中储粮累计进口玉米20.8万吨,按照国家粮油中心给出的300万吨的进口数据,如果全部用作国储补库,算上去年收购计划的900万吨,将达到1200万吨库存水平,所以仍然有500万吨的库存需要补充。但这是较为乐观的预计,因去年并未达到900万吨的补库计划。去年国储补库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国储如果继续在东北进行补库收购,对玉米价格将继续起到支撑作用,但收购数量将显得十分关键。

  四、结论

  新粮上市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收购价格高开低走,后期随着粮源渐增,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但几个因素将支撑玉米价格底部,一是种植成本逐年提高,化肥、农机以及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使得农民的心理价位逐年提高。因此,尽管目前农民的售粮较积极,一旦价格持续下跌,农民的惜售心理将逐渐转强;二是国储仍有补库的可能,毕竟前几年拍卖过多以及去年收储数量没有达标;三是国家政策依然以保护农民利益为主,小麦、水稻托市价格都在逐年提高。另外,去年国家为限制玉米过度上涨,曾出台两项限制深加工企业的政策,今年在丰产的情况下,可能不会过于限制其发展,深加工对玉米的消耗量较大,所以深加工未来的需求动向依然是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

  在丰产的大背景下,我们倾向于本年度玉米价格仍有下降空间,虽然短期受到上述三个因素支撑,但春节后玉米供应压力一般较为明显,所以后期玉米收购价格将继续维持跌势。投资者可以逢高抛空的思维为主,并将这一主导思想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操作策略。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