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中信领衔央企借势布局电子盘

发布时间:2013-06-24 来源:渤商宝 关键词:渤海商品 渤海现货 现货投资 电解镍

       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场所(俗称“电子盘”)整顿一年之后,市场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中信集团、新华社、大连商品交易所、五矿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物产等大型国有企业和央企开始以并购或新建交易所的方式“高姿态”强势进入这个行业。
 
  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中信集团再度出手,完成控股昆明贵金属交易所,成为昆明贵金属交易所最大股东。而早在2012年四季度,中信集团就悄然完成了对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下称“天贵所”)的控股。接近中信产业资本的消息人士向记者证实称,中信集团意欲打造金属领域交易所舰队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未来中信集团还将在金属领域的交易所群体中,录得更多交易所股份。”当记者就此事致电中信集团董秘办时,其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不了解,无法证实。
 
  与中信集团在贵金属交易所市场的频频出手相比,新华社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攻城拔寨一点也不逊色,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均已成为多家交易所控股单位。
 
  央企强势出击
 
  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下称“38号文”)。一位央企高管向记者表示,“38号文下发后,在将非法市场清理出局的同时,中央开始给一批国企和大型央企发放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所的牌照。”
 
  贯穿2012年全年的各类交易场所整肃风暴,最终不了了之,但也基本确立了“谁备案、谁批准、谁负责、谁监管”的监管方案。
 
  “有可能全国最终获得现货交易场所牌照的电子盘市场不会超过100家。据说北京目前的几十家交易所最终会只剩下十来家。”上述央企高管表示。
 
  而截止到2012年初,全国范围内就有约900余家各类电子盘交易所,总量控制的消息让大量“无背景”“无牌照”的交易所感到惶恐。
 
  “挂靠新华社,目的就是不被砍,市场只要能存活下来,后期不怕不赚钱。”一家自称正在与新华社直属的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进行接触的华东地区大宗商品交易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华社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和磋商能力,众多交易所纷纷攀附新华社,目的也在于大树底下好乘凉。
 
  5月1日,新华社下属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新华商品交易所在大庆、日照两地同时开业,主要交易燃料油和农产品等。今年1月,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又新设了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所,开展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交易品种拟涵盖贵金属、有色金属、石化产品等领域。而在此之前,中经社控股出资成立的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还投资了位于湖南的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
 
  另外,记者独家获悉,重庆市四大国有资本控股交易所之一的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也已主动伸出橄榄枝,与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的大连商品交易所达成初步共识,或由后者相对控股该交易所。
 
  资料显示,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长期由原任重庆市证监会期货监管处处长代激扬执掌。2009年底开业的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由重庆市属五家重点国有企业出资组建,五公司各持股20%。
 
  知情人士透露称,大连商品交易所对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实施股权控股的最后一步仍待迈出。“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于生猪期货,但细节无法透露。”他称,最初的方案是参股,但就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诉求而言,更期望的是得到控股权。
 
  与此同时,其他的央企也纷纷出手。2012年,伴随监管层整顿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的行动,民资退出、国资前进的现象也清晰地展现出来。
 
  今年2月,国内首家铁矿石交易中心——国际铁矿石(日照)交易中心也被央企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曾为民企背景的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曾在成立15天后,就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以“属于明显的炒卖进口铁矿石、扰乱市场行为,带有浓厚的投机性质”为由,要求“必须立即停止”。
 
  随后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便火速找到了新靠山——中铁物资,中钢协在叫停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后,也于2012年5月,自己入股成立了新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所。
 
  在此之前,五矿集团也将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收入囊中。近期市场传闻称,中信集团将并购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但上述接近中信产业资本人士表示:“中信一直并购的是贵金属交易所,泛亚是基本金属。”
 
  据悉,地方的一些电子盘市场也都在寻找“靠山”。而部分电子盘市场在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已被国资渗透或并购。如原陕西大宗煤炭交易网早在2011年就完成了国企大股东引入,并正式改名为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电子盘漂白重生
 
  “目前并购的主流形式还是挂靠,但凡央企或具有强大背景的国企,如中信集团和新华社,已经成为很多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趋之若鹜的对象。只要能攀上,很多交易所愿意将股份白送给这些央企。”一位资深的市场人士表示。
 
  业界认为交易所与央企的合作对双方来说或是双赢。“在经过历次整顿后,出于对资金安全的考虑,现在投资者对电子盘市场有些谨慎,想开拓市场新客户也很难,而电子盘一旦被大型央企并购后,投资者出于对央企实力的信任,将大大有利于增强对该交易所的认可。”道亨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顾鹏表示。
 
  由于电子盘市场属于三不管地带,大量电子盘都没有“准生证”。因此电子盘如能通过央企的入股,换来一纸牌照,从此拿到“合格”身份,避免今后被清理整顿,成为其发展历程中重要一步。
 
  而对于央企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不仅有利可图,而且潜力无穷。
 
  记者获悉,2012年在证监会牵头组织下,经过近半年的摸底调查,全国统计的各类电子盘交易场所共918家,终端开户进行交易的客户累积达500万。这一数据大大超出了业界此前预判仅为三四百家市场规模的预期。
 
  另有数据显示,在2011年电子盘空前火热时期,仅当年前10个月,全国大宗商品市场电子交易额就顺利突破10万亿元大关,而早在2008年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才突破5万亿元。电子盘的迅速发展,也给当地地方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以天贵所为例,于2008年成立的天贵所黄金和白银交易业务在运行仅13个月后,成交额就高达2800亿元,在2011年总成交额达到1.63万亿元。而在2002年就开始正式运营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在2011年的总成交额也仅为4.44万亿元。
 
  而今年5月正式运营的新华(大庆)商品交易所,2013年保守估计将至少完成交易额300亿元人民币,但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获悉,实际交易额将会远远超过该规模,2013年该交易所的营业利润或达5000万元。
 
  “经过2012年的整顿,导致大量资金撤出电子盘市场,现在没法恢复到2011年以前的水平。目前国家把监管权下放省里,各个省都在整顿,但有区别,比如山东比较严,而西北却还在推广市场。”顾鹏表示。
 
  顾鹏认为并购将会是今后的大趋势,“有好的客户和影响力的电子盘将会被国企并购,完成华丽转身,但国企动作慢,比较谨慎。个人认为目前是先占资源,以后再如何发展,关键是看政策,短期不会对电子盘市场活跃度有太多影响。”
 
  鹿头社执行董事罗炫分析认为,诸多电子盘弃股求存、大机构借势布局背后,是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群体再现股权暗战的江湖乱局。
 
  记者获悉,此前酝酿已久的中国大宗商品协会,或改头换面,挂靠中国商品协会,以名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委员会的形式来全新亮相。筹办该委员会的有关人士透露,该机构或将三季度,最迟于年底亮相。
 
  “在众多交易所争相攀龙附凤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股东换了,或者增加了国有成分的股权比例,仍然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上述知情人表示,期待行业委员会正式亮相后,能够对现有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乱局进行有效梳理和行业自律。

作者:dingding

来源:渤商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