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个多星期来,沪深股市出现了一定力度的反弹行情,尽管走势还远远称不上已经从根本上转强,但从运行的角度来说,相比前一段时间,至少不再是单边下跌了。而更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现货交易在这段时间中,股市的生态发生了可以说是相当积极的变化。 更多
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美元汇率的自由浮动,通胀水平不断提高,股票市场也遭遇了严重冲击。在当时缺少避险工具的情况下,现货投资者在遭遇市场动荡时只能单纯的抛售股票。 更多
当天,公开市场上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在上周的月末时点通过逆回购注入流动性后,本周暂停了公开现货交易市场逆回购操作。截至周四,公开市场上本周以来共累计净回笼资金4900亿元。 更多
11月首个交易日股指早盘集体高开,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稿)》,盘中提振券商板块,市场在金融股带动下一路振荡走高。虽然午后现货投资市场有所回落,但我们认为,短期监管层对股市的呵护意图明显,未来市场继续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 更多
现货交易盘面特征仍然呈现多头态势,一方面是涨停板家数持续活跃,周四沪深两市逾60家个股达10%涨幅限制;另一方面是成交量继续放大,周四沪市成交量达到1802.54亿元,显示有增量资金加仓的态势。 更多
行业方面,有色、水泥建材、工程建设、酿酒、综合、医疗、国际贸易、医药、旅游酒店等领涨;概念股方面,稀土永磁、S股、超级品牌、壳资源、ST概念、铁路基建、次新股等涨幅居前。目前现货投资市场处于超跌反弹的轮回之中,短线关注流动性充沛的超跌品种。 更多
周三A股期现货交易指数全线上涨,延续了前一个交易日的反弹走势,并且盘面上出现了一些乐观特征。例如,两市环比成交继续放量,港股通北上资金创5个月新高,近期补跌的酿酒、食品饮料等大消费类板块涨幅居前。 更多
如果从市场反弹特征来看,我们定义为政策效应式反弹更为确切。从阶段市场角度来看,现货投资市场虽然有所反弹,由于10月的月K线收盘依然为阴线实体,压力明显,因此参与策略仍应采取谨慎策略为宜。 更多
10月初,美股“见顶”大幅度下跌,全球金融现货交易市场动荡加剧,市场不确定性上升,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股市下跌带来的外溢效应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连锁反应,由此,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明显攀升。 更多
沪指上攻一度突破10日和5日均线,但伴随着获利资金流出,现货投资指数再次小幅回落,最终三大股指均以阳线报收。截止收盘,沪指报2568.05点,涨幅1.02%,深成指报7375.23点,涨幅0.72%;创指报1259.95点,涨幅0.76%。 更多
前值6.1%;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在金融周期向下的大环境中,国内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下滑。政策对冲效果预计后续将逐步显现,现货投资短期难以看到有效托底经济力量出现。 更多
近期美股的持续动荡引发关注,现货交易市场普遍担忧美股估值过高,一旦股市泡沫破裂将引发危机。截至目前,此轮美股牛市已持续10年时间,整体市值规模扩张了3倍。而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股牛市平均周期一般为8.9年,市值扩张平均为4.7倍。 更多
近期,稳股市政策不断推出,以及稳经济政策实施、金融改革均给予市场多头情绪显著提振。不过,考虑到标普VIX指数仍保持上涨格局,且现货交易市场情绪仍需时间修复,因此短期不宜盲目追涨。 更多
现货投资短期利率波动较大,中长期利率几无波动,资金供给有所增加,表明近期资金市场供求较为宽松。代表性利率的7天Shibor下行0.90个基点至2.6090%,环比上周同期小幅下行。 更多
由于茅台三季报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低于5%的个位数增长,远不及市场20%以上的增速预期,导致周一茅台股价全天以“一字板”跌停呈现。由于茅台的风向标作用,酿酒、食品饮料等传统的“白马股”聚集的行业领跌A股。 更多
近期政策底不断夯实,修正短期过度悲观情绪,提振市场信心。但历史经验表明,政策底向市场底的传导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且摆脱底部往往是渐进式反弹,因此现货投资者仍需做好预期及仓位管理。 更多
在“2018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温州站活动现场,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A股在今年的底部区间已经大概探明,现货交易在余下的两个月里再创新低的概率比较小,A股交易性的机会已经开始逐步呈现。 更多
2013年或者是2016年的见底反弹,从未有过一蹴而就的过程,现货投资市场在见底上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进三退二、甚至是二次探底的状况。因此当前市场的轻微回调,乃是一种正常现象。 更多
A股在今年的底部区间已经大概探明,在余下的两个月里再创新低的概率比较小,A股现货投资交易性的机会已经开始逐步呈现。同时,随着中国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未来A股的长期牛市值得期待。 更多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出现显著贬值,国内股市、汇率现货投资市场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国内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金融稳定委员会政策协调性增强,维持了国内流动性充裕稳定的环境。 更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