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的何女士去年夏天兑换了1万美元原本打算出国旅游,后来因故未能成行。昨天(18日),她看了银行的外汇牌价大吃一惊,不知不觉间,她的1万美元竟然足足“蒸发”掉了2000元人民币。她很心疼,不知道手里的美元是否该换回人民币。在出境游、海购、海外留学非常普遍的当下,与何女士有同样困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人民币对美元一涨再涨
“首次突破6.26关口”,“首次突破6.25关口”,“首次突破6.24关口”,4月10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涨势凌厉,频繁刷新纪录。如果从4月开始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7次创出新高。细算一下,刚刚过去的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23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3%,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仅为0.23%。
不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个劲儿往上蹿,在交易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同样一天突破一个关口。上周三,1美元还需要6.20元人民币来兑换,昨日,1美元甚至用6.172元人民币即可购得。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从6.229升至6.172,已升值500多基点,而去年全年人民币即期汇率也仅升值了600多基点。
被动升值明显 不具有趋势性
业内普遍认为,此轮人民币升值带有很浓的被动升值色彩。FX 168分析师魏军指出,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实施大规模宽松政策,货币竞争性贬值,流动性充足,中国目前仍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理想目的地之一,热钱流入推高了人民币汇率。央行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3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幅。
日本最近推行的新一轮宽松政策,则被认为是造成此轮人民币升值的直接诱因。4月以来,日元兑主要货币连续大幅贬值,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升值幅度更大,半年时间人民币兑日元已升值20%以上。一位准备搭乘邮轮赴日韩旅游的消费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她现在去日本,花销相当于去年夏天的八折。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说:“此轮人民币升值具有很浓的投机性特色,不排除有外资坐庄炒作套利之嫌,很可能有布局。”她认为,国内经济不支持更不能承受升值。
绝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今番人民币升值不具有趋势性。理由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很可能出现阶段性走强,势必减弱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空间。
如何让手里的外币不缩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迭创新高,手握美元的人们难免会心慌。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手里的美元不“缩水”呢?
“最划算的办法当然是出国消费,把美元吃光花光。”白堤路上某大型银行的一位理财师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暂不出境,又长期不使用美元,比如,前文中的何女士,最好立刻把手中的外币换成人民币,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人民币仍有可能继续升值,更主要的是,人民币的投资收益比美元高得多。比如同样存银行,目前美元一年定存收益大约1%,而人民币一年定存收益则达到3.25 %-3.3%,若做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还会更高。
如果您仍希望持有美元,也可考虑到外资银行存起来。记者昨从多家外资行获悉,各行纷纷推出美元定存优惠,上调了美元定存利率。其中,花旗银行官网公告称,从即日起至4月30日,若客户以新增资金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为1000美元,即可获3个月定期存款年化1.2%的特惠利率(此前为0.5%)、6个月定存年化1.5%的特惠利率(此前为0.9%)。东亚银行推出6个月美元定存年化利率2%,不过起存的门槛为5万美元。星展银行则推出了6个月美元定存年化1.3%-1.8%利率的存款“团购”活动。
对于近期需要购进美元的消费者,理财师建议可以分批逢低购进。若欲兑换日元,则不妨延后购汇,因为日元仍有贬值空间。(记者 岳付玉 实习生 胡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