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资产荒或使资金转向A股 七成现货投资者看涨四季度

发布时间:2016-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承接6月末启动的一轮反弹态势,上证综指在三季度前期走出了一波颇为凌厉的上攻行情,一度冲高至3140.44点,而后上攻乏力转入盘整。在围绕3100点震荡了两周左右后,随着临近季末,受流动性紧张预期渐起、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多等因素影响,市场于9月初出现一轮明显回调,一度跌破3000点,两市成交量也在9月底跌至阶段性低点,现货投资市场交易情绪低落。

  ●上海证券报2016年第四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尽管三季度市场整体收红,但投资者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为今年季度最差,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低迷,证券资产在金融资产中占比出现微降。

  ●与此同时,“资产荒”导致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开始影响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其中,多数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目标收益率高于市场水平,部分投资者准备“弃债从股”,看好“资产荒”背景下股市中期走强的投资者开始加大蓝筹股配置。这说明,随着“资产荒”的持续发酵,资金流入股市的潜力也值得期待。

  ●调查还显示,投资者对年内大盘高点的预期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乐观者数量有所增加。近半数投资者认为,年内沪指波动上限在3200点附近;近三成投资者认为,市场将重上3500点。

  ●深港通在三季度获得国务院的批复,从受访投资者反馈来看,大多数投资者南下投资中小市值港股的热情更高,而对北上资金投资中小市值A股预期则较为谨慎。⊙记者浦泓毅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低迷

  1、个人投资者平均仓位微降。

  总体来看,三季度A股市场波澜不惊。在两市成交量收缩的背景下,各大指数的重心缓慢抬升,但市场表现平淡乏味,个人投资者盈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季度盈利情况为近年来最差。

  综合本报几次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一季度有50.4%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实现了盈利,二季度的该项调查结果为56.3%,三季度的调查结果则为48.1%。其中,盈利在10%以内的投资者的比重为37.8%,盈利介于10%至30%的投资者比重为5.6%,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比重为4.8%。同时,有27.7%的投资者表示,在三季度出现了投资亏损,较上一季度增加了7.5个百分点。

  成交低迷和盈利恶化,明显挫伤了市场人气,多数投资者在三季度选择主动降低仓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3.6%的投资者在三季度减仓,期末受访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36%,较上季度末的36.71%微降0.71个百分点。在受访投资者中,仓位在20%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达46.9%,较上个季度增加9.5个百分点,仓位在80%以上的投资者占比为14.5%。

  2、投资行为趋于谨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季度,受访投资者包括股票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40.64%,较上个季度的41.7%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问卷调查中,有35.5%的受访投资者表示,证券账户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明显下降”,较上个季度增加了2.4个百分点;有10.3%的投资者表示,证券账户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仅有14.3%的投资者表示,证券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较上个季度减少了2.5个百分点。

  今年二季度,曾有32.1%的投资者表示准备加大股市资金投入。在三季度,表示准备加大股市资金投入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为31.5%,基本保持稳定。同时,还有54.4%的投资者表示,将不会对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进行大幅调整。

  在主动增加证券资产投资比重的投资者中,有50%的投资者表示,新增证券资产比重为原先水平的30%左右,占比最高;有35.3%的投资者表示,新增证券资产比重为原先水平的50%左右。本次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在新增证券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有47.2%的资金来自于现金存款,有29.3%的资金来自于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

  选择撤资的投资者继续倾向于保持流动性,准备随时进场。其中,有41.5%的投资者表示,将购买以月计的理财产品;有26.1%的投资者表示,将持有现金。这些调查结果与上季度相比变化不大。同时,有9.7%的投资者表示,将把资金用于消费;有6.5%的投资者表示,将投资期限以年计或更长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13.8%的投资者表示,将用于买房。

  3、“资产荒”开始影响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

  在三季度,“资产荒”甚嚣尘上,恒大系和复星系等纷纷出手举牌上市公司,举牌概念股表现强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资产荒”对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影响正在逐渐发酵。由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正在不断下行,同时各类信用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导致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同步下降。这意味着,尽管三季度行情成交低迷,但被挤出固定收益产品后的理财资金仍无处可去,这种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预示着股市潜在的增量资金也不可小觑。

  有53.3%的投资者表示,一年期固定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降至4%以下就不会再购买;另有22.3%的投资者表示,不会购买收益率在5%以下的固定收益产品。同时,有45%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率要达到5%以上,才会分流其现有的股市资金。这明显高于目前此类产品在市场上的平均收益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有43.2%的投资者表示,在三季度,由于银行理财等固定投资收益率太低,而将部分资金从银行理财或信托等转移至股市、股票型基金,这类投资者在受访者中占比最高。同时,还有17.5%的投资者表示,已将大量资金从银行理财转移至股票类资产,占比次高。

  至于“资产荒”现象对于股市的影响,有40.1%的投资者表示,“资产荒”是短期内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将主导年内行情向好,占比最高;有24.8%的投资者表示,“资产荒”是中期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决定未来几年内行情大方向将向上。

  对“资产荒”的理解深度,明显左右了三季度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其中,认为“资产荒”将促使股市在未来几年内大方向向上的投资者相对更加青睐蓝筹股。在此类投资者中,有41%的现货投资者表示目前偏好配置蓝筹股,远高于所有受访者26.4%的配置倾向。认为“资产荒”决定年内行情向好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对更高,在此类投资者中,有46%的投资者近期准备加大股市资金投入,受访投资者整体水平为31.5%;61.9%的投资者表示,偏好配置中小板个股,受访投资者整体水平则为50.4%。

  4、投资者加杠杆意愿仍然较为低迷。

  伴随着市场人气下降,投资者使用杠杆的意愿也在三季度继续保持低迷。在被问及是否在三季度使用过融资融券时,有68%的投资者表示没有使用过。

  而在使用过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中,有26.9%的受访者表示曾在三季度增加了融资规模,有29.9%的投资者表示减少了融资规模。

  在有意愿提高杠杆水平的投资者中,有53.7%的投资者表示,融资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进行短线操作,与上期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这一占比虽然超过了半数,但在以往的调查中,常见逾有70%的投资者倾向于融资进行短线操作。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投资者短线投机的意愿已持续保持低迷。此外,还有33.1%的投资者倾向于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

  去年四季度沪深交易所修改了两融规则,将最低保证金比例从50%上调至100%。在杠杆上限调低之后,有39.4%的投资者表示,将把杠杆水平控制在0.8倍;有37.5%的投资者表示,将把杠杆水平控制在0.5倍;有23%的投资者表示,将用足杠杆,但较上个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

  当融资仓位出现亏损时,有49.8%的投资者表示,在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10%以后将选择止损;有25.1%的投资者表示,在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5%时就将及时止损。

  七成个人投资者看涨四季度A股市场

  1、七成投资者预期股市高点在3200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四季度上证综指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70.1%。其中,有25.4%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有44.7%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0至5%之间。在上一季度针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认为三季度沪指能够收红的投资者的比例为41.7%,认为指数涨幅在5%以上的投资者的比例为19.4%。

  对于未来上证综指能够达到的高点,投资者的预期保持稳定。其中,有44.8%的投资者认为,波动上限在3200点附近,占比最高;有20.8%的投资者认为,2016年内上证综指有望重上3500点或以上;另有7.8%的投资者表示,沪指在年内可以达到4000点或以上。

  对于年内剩余时间上证综指的波动下限,有56.1%的投资者认为,将在2800点左右,占比最高;有28.5%的投资者认为,将守住3000点;更为悲观的投资者认为,沪指将向2638点的前期低点靠拢,占比达15.5%。

  针对2016年第四季度市场运行节奏的判断,有38.5%的投资者认为,四季度大盘将“先跌后涨”;有27.8%的投资者认为,四季度指数将反复震荡,但部分板块有望大涨;有21%的投资者认为,四季度大盘将“冲高回落”。

  受访的多数投资者对是否要加仓表示谨慎。在被问及未来3个月内是否准备调整仓位时,有67.5%的投资者表示将暂时观望,较上次调查增加了9个百分点;仅有6.8%的投资者表示准备加仓,所占比例仅为上次调查结果的一半;另有17.5%的投资者表示,将准备减仓。

  围绕加仓策略,有42.5%的投资者表示将首选国企改革等题材股,这一占比居各选项之首;有20.3%的投资者表示首选加仓大盘蓝筹股;有19.5%的投资者表示首选加仓创业板个股。

  2、对蓝筹股的投资偏好有所提升。

  在三季度,创业板指数下跌了3.5%,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其他板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轻仓创业板的投资者更易控制亏损。在创业板持仓比重低于20%的投资者中,亏损的占比为23%,低于受访投资者的整体水平;重仓创业板60%以上的投资者,亏损占比为47.1%,远高于整体水平。

  然而,从短期来看,投资者还是更愿意在中小市值成长股中进行淘金。在关于“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的调查中,有50.4%的投资者表示,青睐中小板个股;偏好持有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占比为10.8%,较上期的17.8%明显下滑;青睐蓝筹股的投资者明显增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偏好持有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占比为26.4%,在上次调查结果中这一比例为19.9%。

  在被问及如果判断市场未来有向上突破机会,将优先选择加仓哪类个股时,有17.2%的投资者表示,将选择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有58.5%的投资者表示,选择国企改革、PPP等政策相关题材股。另外,选择加仓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成长股的投资者占比仅为12.4%。

  3、参与举牌概念股“套路”较深。

  在三季度中,各资本“系”举牌上市公司事件层出不穷,导致相关个股走势强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提前布局举牌概念股行情的投资者盈利情况良好。但在行情上涨后,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则喜忧参半。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1.3%的现货投资者表示,此前就持有举牌概念股,目前仍继续持有;31.5%的投资者则表示,在市场热点出现后择机获利了结;有18.9%的投资者表示,选择在相关信息公布后马上买入;另有8.3%的投资者表示,在相关标的连续上涨后买入。

  在上述采取不同操作策略的投资者中,此前就持有的投资者的盈利面高达七成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取得的盈利水平在20%以上;在相关信息公布后买入的投资者中,盈利面降至50%;在相关标的连续上涨后追高买入的投资者中,有50%的投资者目前仍处于浮亏状态。

  “深港通”成行后资金南下意愿强

  1、货币宽松预期进一步下降。

  对于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冷暖的判断,有55.6%的投资者认为,央行不会再次降息,较上一季度调查增加了7个百分点。对于降息是否会产生效果的预判上,有58.8%的投资者认为,“降息对行情的刺激作用已经不再明显”;有10.8%的投资者认为,“继续降息说明经济下行压力大,属于利空信号”。此外,有18.3%的投资者认为,“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将利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12月份的临近,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其中,有17.2%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存在降息的需求,但美联储可能加息将导致央行放弃降息。

  基于上述对未来货币政策趋势的判断,青睐“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投资者占比为25.8%,其中有65.2%的投资者表示更乐于配置“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较上期调查增加逾10个百分点。

  2、“打新”意愿不减反增。

  在三季度,新股不败的神话仍在持续,二级市场的低迷表现令投资者的“打新”意愿温度不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9.3%的投资者表示参与了本轮“打新”,有30.7%的投资者表示没有参与,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比例与上期的调查结果相比基本持平。

  在被问及“从‘打新’角度考虑,您将如何安排市值”时,有49.6%的投资者表示“会保持一定的仓位水平”,占比最高;有44.8%的投资者表示,将根据实际拥有市值情况打新,如果空仓就不打新;还有5.6%的投资者表示,会长期持有一些低市盈率蓝筹股作为“打新”市值。

  3、超一成投资者参与过港股通。

  在“资产荒”、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港股通在今年三季度继续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曾一度连续28个交易日净流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20%的投资者表示,曾在三季度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较上一季度调查增加3.6个百分点。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中,有45.8%的投资者表示,他们投资了“两地同步上市,且H股较A股折价幅度较大的股票”;有17%的投资者表示,他们通过港股通投资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率蓝筹股”;另有10.4%的投资者表示,他们投资了“弹性更高的小盘股”。

  4、深港通南下资金或占主流。

  在三季度,深港通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投资者对南下投资中小市值港股的热情更高,对北上资金投资中小市值A股的预期则较为谨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0.2%的投资者准备提前买入港股中新向内地资金开放的个股;有20%的投资者准备提前买入深市向北上资金开放的中小市值个股。同时,也有30.8%的投资者表示,不准备做出特别安排。

  这一调查结果也与有关方面的判断相吻合。港交所执行总裁李小加日前表示,从长远来看,南下资金流量或将大于北上资金。

  不过,内地投资者南下淘金,还要注意相关投资风险。日前,深交所提醒,鉴于港股通标的涵盖了部分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相关中小市值股票普遍具有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等特点。

  在深交所发布的《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中,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类风险:(1)结合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揭示部分中小市值股票公司基本面变化大、股价波动较大等风险;(2)基于两地规则和制度差异,明确香港市场没有退市风险警示和退市整理安排,强调股票可能长期停牌和直接退市、退市后名义持有人服务可能受限等风险;(3)针对现货投资市场关切的“老千股”问题,通过总结分析相关典型案例,梳理出“老千股”的特征,提示关注部分业绩差、股价低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大比例折价供股或配股、频繁分拆合并股份的行为,投资者权益可能受损等风险。

作者:渤商宝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