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跌出“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5-12-07 来源:生意社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15年11月大宗现货交易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0种,集中在能源板块(共3种)和农副板块(共3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块;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聚合MDI(9.17%)、鸡蛋(7.07%)、硫磺(颗粒)(5.68%)。

  环比下降的商品共46种,集中在能源(共8种)和有色(共8种),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有色板块;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铁矿石(澳)(-13.88%)、乙二醇(-12.40%)、镍(市场)(-11.69%)。本月均涨跌幅为-3.28%。

  “金九银十”行情的垮掉没有给大宗商品市场任何喘息的机会,11月市场即开启了“三九”模式,阴跌不止同时跌幅进一步加深。生意社监测的58个商品中环比79.31%的商品下跌,17.24%的商品上涨,另有3.45%的商品持平,相比上月下跌商品比例虽然变动不大(10月环比77.59%的商品下跌,20.69%的商品上涨),但均涨跌幅较上月-2.25%明显加深。同比来说仅有10.34%的商品上涨,89.66%的商品下跌。从榜单上来看,本月大宗商品市场继续跌惨,本月跌幅超过10%的商品有6个,而上月仅有铝和铁矿石两个,跌幅超3%的商品多达17个,上月仅有8个。不仅如此,本月市场还跌出了“新高度”,各板块均受重创,大宗商品市场彻底迎来“数九寒天”。

  钢铁、有色板块“受伤”最重,依旧是下跌“重灾区”,数据显示,跌幅最大的当属铁矿石,以13.88%的跌幅垫底,创出本年度最大单月跌幅,截止月底铁矿石(澳)价格跌至334元/吨,刷新了10年来的最低记录,螺纹钢(-8.22%)、线材(-5.47%)也均跌出“新高度”,刷新了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有色板块跌幅前三的商品分别为镍(-11.69%)、铜(-10.55%)、锡(-10.05%),单月跌幅均超10%,其中铜跌破了5年最低位,而镍则创出10年新低,其他有色类商品也纷纷刷新新低记录,有色板块彻底沦陷。值得一提的是,本月24日土俄冲突事件成为有色行业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期货市场连续跌停,24日后有色期货市场经历连续暴涨,甚至沪铝一度涨停。有色板块后市何去何从,生意社有色行业分析师刘美丽分析,当前仍处金属消费淡季,供应充裕的压力尚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虽大部分冶炼企业开始减产自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供需结构暂时难以改变,预计12月有色市场仍保持弱势震荡的为主。对于钢铁板块亦是如此,部分产品或仍将刷新新低记录。

  生意社大宗商品分析师范艳霞认为,虽然本月市场“跌惨”,但涨幅榜中也不乏个别亮点商品出现,聚合MDI以9.17%的涨幅高居榜首位置,除此之外,液化气、PTA、纯苯也有不同程度涨幅。而化工板块的另一主力产品乙二醇却以12.40%的跌幅排在跌幅榜第二位,其价格也刷新了5年来的最低位,两极分化严重。生意社聚合MDI分析师张琴指出,本月聚合MDI的逆势上行的背后推手可以说是来自于厂家的集体调价和市场炒作,在上游苯胺不断探底而下游需求进入淡季的情况下,聚合MDI属于“硬性拉涨”,这种硬性拉涨可能会在短时期内呈现出一定效果,涨势暂时维持,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市场供需的规律,预计12月底或1月初将会回落。本月WIT原油暴跌10.47%,油价的继续下跌更是使得能源、化工、橡塑等以其为源头的制造业板块雪上加霜,单靠个别产品的上涨难以改变整个板块的运行方向。

  农副板块的鸡蛋(+7.07%)、玉米(+3.93%)等也有不俗表现,进入冬季,肉、蛋迎来需求旺季,加上因冬季雨雪天气增加,生猪、鸡蛋外运和收购难度加大,价格开始推升。玉米国储收购政策启动、下游补库以及天气因素提振,预计12月上旬国内玉米价格将持续涨势。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指出,12月市场的继续下行也在预料之中,下旬突发的土俄冲突事件虽然给了市场不小震动,但此消息很快就消化掉,大宗商品市场下行趋势不会发生逆转,距离2016年不足1月,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今年或是“羊尾”收官,预计12月份市场仍将延续下行趋势,跌面将有所收窄,涨跌比例或三七开,均涨跌幅在-2%-3%之间,能源、石化类商品可能还会一波明显下跌行情,个别上涨商品诸如聚合MDI、纯苯等或会回调,而农副板块可能成为12月份的一个亮点。

作者:渤商宝

来源:生意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