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30 来源:腾讯财经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牛市第二阶段,三大驱动力尽管发生了边际上量的变化,但并未发生根本行的改变,牛市基础仍在,近期调整更多的是因为短期因素叠加超重造成的,进入7月,这些“紧箍咒”均将有望出现放松。
自6月中旬以来市场出现深度调整,其调整幅度之大、时间之长均为本轮牛市之最。由场外融资盘去杠杆引发的强平和暴跌恶性循环已经接近尾声,央行周末“双降奇兵”显示政策层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同时预计近期还会有政策组合拳联合出手控制当前恐慌蔓延态势。
经历本次巨震后,未来监管层对于股市的去杠杆过程将作进一步柔化处理,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再次大规模集中爆发的同时,化解杠杆催生的风险积累。
A股大幅下跌 熊市到来?
本次大幅下跌不能说明市场已经中长期走熊。这波下跌与530下跌都是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的,这一点来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后者不代表牛市的终止。
现在的市场实际上已迅速接近底部区域,基本可以明确政策底不远。但考虑到本轮超预期的调整,留给政策的空间和工具相对有限,杠杆资金的特征又具有催化特征,因此市场底部的探明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预计本周还将继续探明底部,7月中上旬,经历调整后,市场会继续上行。虽然路会很曲折,但方向未变。
牛市的第二阶段震荡会加大,因此待调整企稳之后,很难出现单边上涨、持续快速上涨的第一阶段的特征。
而未来杠杆的绝对规模将不再有新高,但杠杆率及杠杆增速很可能出现回落。股市增量资金逻辑并没有结束,只是跑步入场的速度降下来,杠杆比例有所回落。
牛市进入第二阶段 市场内在不稳定加强
5月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显示经济开始进入L型底部区间,加速探底接近尾声。与之相对应的是此轮牛市三大驱动因素,无风险利率下行、居民资产重配、转型与改革虽然继续驱动资金进入股市,但“泵力”已出现边际衰弱:无风险利率下行的陡峭程度将随着经济拐点的出现而变缓,下行区间也将逐渐探明,居民资产重配的激烈程度也将缓慢衰变,市场对于转型与改革兑现要求也将逐渐提高。由此,市场绝对增量资金入市力度将会缓慢出现弱化,市场再次攀高时,市场情绪将趋于敏感,市场内在不稳定性加强。
从短期视角来看,多种影响因素叠加,市场资金面过度承压,由此促发调整。进入6月诸多不利因素蜂拥而来:其一、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市场预期涉及的配资资金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其二、6月包括中国核电、国泰君安的两轮巨量IPO连续到来,冻结资金规模较大,而在市场已然出现调整,新一轮IPO被核准信息公布,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担忧情绪;其三、央行重启逆回购,导致市场产生降准可能性下降预期;其四、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力度加大,5月减持规模为1442亿,6月截止目前为1105亿,而4月仅为760亿;其五、年中企业结算、上缴财政存款和存款准备金、大行分红、之前央行不续作MFL、地方债发行放量等因素导致流动性紧张,7天回购利率由5月底的2.1%上升到目前3%。这些因素共同叠加短期内使得市场“超重”。
从市场行为来看,在融资盘推动下,恐慌情绪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调整进一步加大。据相关测算,保守估计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买入比例接近8%。在市场已经出现一定幅度回调时,部分超高杠杆融资盘遭到强制平仓,截至6月26日,两市两融余额为2.13万亿,连续四日下降,规模缩水超过1400亿元。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相互之间形成负反馈。例如基金成立或采取延期的策略,截止6月23日,新基金规模仅为1603亿,而3-5月则分别为1795亿、2588亿、3221亿;预备入场的投资者或倾向于短期观望,6月15日-19日当周两市新增现货投资者环比减少近三成,新增基金账户环比减少24%。由此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发展,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7月紧箍咒有望放松
牛市第二阶段,三大驱动力尽管发生了边际上量的变化,但并未发生根本行的改变,牛市基础仍在,近期调整更多的是因为短期因素叠加超重造成的,进入7月,这些“紧箍咒”均将有望出现放松。
市场此轮调整,“降杠杆”效果是显著的,而对投资者也是一次风险教育,场外融资的减少有利于减小股市系统性风险。
预计市场三大药方中,关水和发股的节奏将会更加缓和,既注重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作用,又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
央行6月26日再次加量续作MLF,6月27日降息降准双管齐下超预期,在一定程度下打消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疑虑。
上周五,证监会表示将对董监高违反承诺的减持行为进行查处,产业资本加速减持有望得到遏制,由此坚定普通投资者信心。
A股要进入平衡世界
从风格方面看,调整后市场或趋于均衡,进入“平衡世界”。调整将会打破原有格局,普涨将会转向分化,成长领涨转向趋于均衡。一方面是大盘蓝筹具有低估值基础,在基建加码、货币宽松和国企改革的驱动下将获得动能,另一方面是分化后的成长股中的“真成长”将会继续保持高弹性的特征,但两者之间要持续保持超额收益将会变得困难。低估值如金融、食品饮料等,以及具有国企改革预期蓝筹将有较好表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军工、环保等板块仍将获得市场关注。
而短期大金融行业将迎来一波重要的交易性机会。首先,从大金融的角度来讲,金融板块在整个市场中维稳的地位不得不关注。第二,年初以来以银行券商保险为代表的机构持仓量继续回落,因此从机构角度来讲,加仓大金融有空间。此外,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快速推进。尽管短期看改革会对银行的业绩增速带来压力,但市场更关注的更多的是银行板块的估值是否扎实。
今年上半年,市场的主要机会集中于中小创,但短期内市场会有一个短暂的风格切换,在维稳过程中蓝筹的意义更大。但中小创业板并未到到了集体覆灭的节点。长期来看,中小创在快速下跌后仍有机会,自下而上的选股则更为重要。蓝筹板块除了大金融外,机械、食品饮料在牛市的第二阶段很可能成为排头兵。对于成长新兴板块,在大幅调整后同样存在更多机会。虽然近期市场出现了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板块质疑的声音,但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仍然寄托在这些新兴板块上,因此具有真正增长潜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创也将是牛市第二阶段的主战场。
作者:渤商宝
来源:腾讯财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