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A股上行空间靠什么打开?

发布时间:2014-07-10 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A股市场,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资产投资

  地球那边的美股屡创新高,地球这边的A股却萎靡不振———下挫起来酣畅淋漓,向上突破似乎比登天还难。

  A股市场为何长时间徘徊不前?市场究竟在等什么?有人说,市场需要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利润持续增长的制度性安排尽快落地。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经济稳增长的长效措施、股市改革、长期资金入市等;也有人说,市场上行空间的打开需要的是货币政策。总之,眼下的市场正可谓是“观点分歧,纠结不已”。

  然而,透过纷繁复杂的市场乱象和众说纷纭的市场解读,仍不难梳理出一些清晰而理性的思路。眼下,投资者尤其不应忽视的是,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时候都是对其中长期的盈利预期,当股价波动大的时候,实际上是投资者对它的中长期看法的波动较大。用某些市场机构的表述就是,一些股票被称为周期性股票,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短期业绩存在波动,还因为景气的变化能够影响市场对中长期前景的想象。市场波动的下降,一方面的确反映现在经济的波动远远低于过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越来越多股票的周期性在消失。其背后是对大量产业中长期看法的固化,这些固化的看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基本面的改善,并且这些改善的逻辑需要不同于以往的“老路”才行。

  接下来还要回到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上———A股在当前这样的点位上,其上行空间需要靠什么打开?不少分析机构给出的看法是,当前正处于观察政策效果的时候。与香港等其他市场不同,A股投资者本来就更关注中观数字,而眼下高频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得到投资者的重视———发电量、商品房销售、钢铁产量、各种大宗产品的价格等等。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由于政府财力、杠杆以及企业杠杆已经存在明显的压力,依靠政策托底,尤其是类财政的政策托底,对于数据向好的持续性市场是很没有信心的。如果经济的稳定甚至增长能更多地来自“内生”动力,则市场的信心会更强一些。

  可惜,当前数字显示经济的改善很大程度还是来自类财政措施的支持。从PMI和金融数字上看,有理由认为经济情况好于一季度,只是一些中观的价量还不支持———银行的信贷审核条件没有放松、企业信贷需求趋弱、销售回款持续变慢,仅仅在订单上转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更快,基础设施建设独撑投资大局,与之相伴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城投债发行加速和财政资金投放加速。

  “总体来看,在当前的经济背景和市场认知下,在未来1到3个月,总体的操作建议是减少仓位的频繁变动,利用相对稳定的市场情绪做好相对收益,就有绝对收益。如果再往前看一个季度,给A股带来正向支持的因素更可能是来自于对房地产市场担忧的减轻,而更少可能来自出口的繁荣———尽管现在谈论海外复苏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中国经济对出口的弹性以及出口对海外经济恢复的弹性都明显缩小,很难改变经济的大局。”某大型公募基金月初在给基金持有人的一份建议中表示,在年初对整个2014年A股市场的看法是“势战”,也就是说成长股和新兴产业的优势仍然存在,现在仍然维持这个看法,建议投资者在未来的3到6个月均将成长股作为底仓。具体到板块上,一是关注在经济转型中期背景下的相关主题,包括国家安全、移动互联网、泛能源投资以及在老龄化投资主题下寻找营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比较突出的相关个股进行投资;二是关注与本轮经济复苏相关的有色、化工、农业等全球定价的相关个股投资机会,同时也可以关注近期并购重组带来的时点性投资机会。

作者: 闻潮

来源:金融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