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28 来源:和讯网 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基金,投资
6月25日,在2014中国吉林举行的“远东经济趋势论坛”上,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发言中表示,谈及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性特征时,也表明在经过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期之后,中国的经济周期处在一个转折阶段,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个中低速增长速度,进入重视发展质量、激活内需市场、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科技与创新的阶段,这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到来。在就中国政策制定的走向方面,他强调“从长期来看,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希望政策能多支持创新型的企业”。
以下为张曙光发言实录:
中国经济大家看到了,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周期的转折点上,特别是从长期来看要从一个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个中低速增长。那么这个转变的过程事实上从去年就看得很清楚,今年仍然是处在这个过程中间。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政府今年的目标是贝塔值7.5,那么一季度的增长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水平,7.4,所以政府现在采取了一些政策,我觉得这些政策,比如说主要的有三项,一项我觉得符合刚才基德兰德先生讲的一个道理,就是咱们采取了一项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实际上是在对企业界减负,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来投资和发展。
那么第二项政策,实际上是一项民生的政策,就是要加大对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这一点在中国来看,确实我到过一些比如说伊春林区的棚户区,我参观过,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会有好的作用。
第三条是加大对于铁路的投资。那么这一点,我觉得有一点好的,也有一点问题,问题在于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一万多公里,那么现在再要加大这个投资,就要朝中西部发展,事实上在东部的高铁的上座率并不高,现在除了京沪线有利以外,其他都是亏损的,而且上座率很差。那么西部可能人流、物流都少,可能更差。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投资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在当期形成需求拉动增长,转过来它就变成生产能力,咱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转型处在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这样一个状况。所以这个转型恐怕这个调整,不能够很好的调整,恐怕这个周期的转型,恐怕还很难。
所以我觉得今年虽然有可能实现7.5%的增长,因为政府全力要保,但是未来怎么样,我觉得是值得考虑的。
如果说创新来看,我觉得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所以政府如何对企业的创新能够提供支持,这是政府在政策上应该放松的地方。如果从当前来看,政府政策很重要,而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确实是政府在宏观操作上两个很重要的工具。刚才钟伟讲了货币政策,我想讲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来看,我觉得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收入太多,企业负担太重。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一想,中国现在的财政收入除了税收收入十万多亿以外,还有非费收入,这个非费收入就是政府的基金,比如说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咱们现在政府的基金收入有什么呢?比如说三峡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还有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这就是叫政府性基金。这些基金收入多少呢?占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40%。
所以可以说咱们这个政策来看,因为这些基金都是在架子上加的,比如说三峡建设基金,现在变成重大水利建设基金,在电机里面加,铁路建设在运价里面加,那么不光扭曲了价格,扭曲了市场的信号,而且收入这么多,当然企业的负担也就重,老百姓的负担也就重,咱们现在人均大概是一万块钱,虽然这个水平,当然如果拿咱们的人均GDP来比,那就是相当高的了。所以现在这个状况,既然要鼓励增长,那么政府就不能拿的那么多,就应该想办法去减税。这是我想政策上可以很重要调整的一个方向。
作者:苏东
来源:和讯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