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5 来源:金融界 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国债指数,发行利率
预期市场阶段性调整出现的时间点将向后推迟,中短期债市走牛的格局不会出现逆转。中长期来看,不论政策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其逐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主线不变,将带动整个利率市场中枢下移,为中长期的债券牛市奠定基础。
与去年6月份的资金紧张相比,今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迎来利好。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这是4月份以来决策层第二次明确提出“定向降准”。“‘定向降准’对资金面暂未产生明显影响,但却有效安抚了市场情绪,令看多后市的论调强化,即便短期有调整,中期仍可乐观看待。”有业内人士说。
政策不会全面放松
“定向降准”的消息一出,市场关于全面降准的可能性的争议迅速升级。对此,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日前解释说,“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央行会从整体上权衡考虑,将运用各种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运行。”
“强调‘定向降准’就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定向降准’与再贷款都属于调结构范畴,有利于让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具针对性。”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说。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首先是金融市场价格利率走低,一般贷款价格没有有效降低;二是总量资金并不紧张,但部分领域融资难问题一直有待解决。这两个问题通过全面降准“大水漫灌”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有效解决,所以才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定向降准”。在其看来,全面降准短期内难以实现。
还有研究人士认为,“全面降准”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大幅度转向,这不符合监管机构“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的货币政策基调,更不符合中央关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势判断。预计下一阶段,“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微刺激”手段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资金面将延续宽松格局
尽管大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央行没有下文明确“定向降准”的条件,因此很难预测本次降准的范围及力度,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本次“定向降准”范围加入小微企业,针对性强,加上4月份县域机构“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预计释放资金规模会达到3000亿元。
事实上,在释放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信号的同时,央行“呵护”流动性的举措也在延续。6月3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延续5月中下旬的思路,温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天开展了300亿元28天正回购,中标利率稳定在4%,单日净投放530亿元人民币。
值得关注的是,6月3日公开市场有230亿元3年期央票到期,但央行并没有对其进行续作。由于本周公开市场自然到期资金量达到了1430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有望延续净投放的格局。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继续走低,流动性总体偏宽裕。
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继节后首个交易日全面走低后,6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表现平稳,短期利率中,除隔夜品种小幅走高4个基点至2.561%外,7天和14天品种分别下跌2.8和4.60个基点至3.152%和3.334%;长期品种中,1月期上涨21.5个基点,其余的3月、6月、9月期限品种利率均走低,1年期利率则稳定在5%,显示市场对未来资金面的整体信心。
当前机构情绪普遍偏乐观,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定向降准加力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态度都是稳健偏松的,因此资金面不会出现去年6月份的紧张格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表示,尽管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且有税收上缴、银行在季末加大资金需求等季节性因素,但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类似去年6月出现的流动性严重紧张局面今年不会再现。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邓海清认为,当前“同业非标”受到严重抑制,“严监管”与“宽货币”配套。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趋势,央行有必要通过稳定季末流动性波动来形成稳定的资金利率预期。
债市牛市或延续
从近两个交易日债市的反应来看,“定向降准”的消息已大幅提振了债市的多头情绪,债券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现券交易十分活跃,各类债券品种收益率普遍下行。
中国债券信息网6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天国债收益率整体约下行3至8个基点,金融债收益率更大幅下行5至10个基点。此外,短融、中票等信用债收益率也大幅下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同期公布的5月份PMI略微回升,渐现经济企稳态势,但无碍债市继续向好。一级市场上,6月3日招标的国开行金融债中标利率低于前一交易日的二级市场利率,且创年内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新债发行利率的低位。“主要是定向宽松力度加大,激发了债市多头。”有银行交易员表示,“定向降准”力度扩大,令此前一度认为市场将短暂回调的机构也投入到短期看多的阵营中。
招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价格型工具+定向宽松”的组合模式,且定向宽松呈现逐步放松的势头。在这一基调之下,债市资金面将呈现利好。预期市场阶段性调整出现的时间点将向后推迟,中短期债市走牛的格局不会出现逆转,牛市行情将继续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长期来看,不论政策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其逐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主线不变,将带动整个利率市场中枢下移,为中长期的债券牛市奠定基础。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债市收益率直线下行,中长期国债平均下行25个基点,而中长期政策性金融债平均降幅达36个基点,其幅度已不亚于一个中等强度的牛市行情。
宽松的流动性不仅推动二级市场持续走强,较低的市场利率也使得一级市场债券发行量猛增。央行公布的金融市场数据显示,4月份,债券市场发行量增加,现券日均成交量增加,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小幅上升。不过,有谨慎的交易员提醒,目前场内看多情绪占主导,但现券收益率曲线过于平坦,半年末节点将限制短端利率的下行空间,后续应继续关注经济数据动向。
作者: 高国华
来源:金融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