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大宗商品气象冲击波

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大宗商品,厄尔尼诺,商品价格,农产品期货价格

  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最近成了金融城大宗商品分析员的新宠,本来就爱有事没事谈论天气的英国人,现在更是把“赤道太平洋海温”、“开尔文波”等专业词汇挂在嘴边上,因为所有大宗商品线上员工的钱包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将要遭遇“圣婴来袭”的严酷局面。过去两周,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警告今年有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不少人甚至认为,今年的厄尔尼诺很可能与1998年史上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相提并论。

  每次当以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暖为标志的厄尔尼诺来袭时,大宗商品市场都是一片人仰马翻。1998年那次美国农业遭遇数以亿计美元的损失,本来就缺粮的非洲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干旱,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降雨则超过正常水平的10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遭受干旱,导致森林大火频发,使咖啡、可可和糖等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2003年澳大利亚遭遇史上最严重干旱,小麦价格受到影响。而今年随着信风条件的逐步形成,不少人已经在提前考虑怎么对冲气象风险。

  其实,厄尔尼诺最初出现在人们视野时,大家并不将其当作是一种经济风险。相反100多年前,当人们在南太平洋东岸的秘鲁首先观测到暖洋流时,发现沙漠很快变成绿洲,土壤被倾盆大雨浸泡着,在几周内整个国家覆盖着丰盛的牧草,羊群成倍地自然增长,棉花能生长在其他年份不长植物的地方。当时人们把这样的年份称作“丰年”,也为这种暖洋流冠以厄尔尼诺这个吉祥的“圣婴”美名。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圣婴”还有绝不可爱的一面,会导致大范围的经济生态灾难。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让一些渔场的鱼类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其引起的大范围干旱,使得很多地区粮食减产,经济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今年夏天,这个越来越不受欢迎的“圣婴”可能会再次拜访。目前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继续维持中性状态,夏季转为暖位,并可能发展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这种气象条件让金融市场开始担心,因此近来可可、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一路走高。

  期货价格抬高可能是有机构在整理仓位,控制极端天气风险。可更让市场分析师心寒的是,超级厄尔尼诺往往和经济危机如影随形,而后者难以防范。上一次厄尔尼诺降临在2009年,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再往前追溯的超级“圣婴”出现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被人们所铭记。而今年,随着极端天气的再次临近,不知大宗商品的机构投资者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提前调整仓位,将一些避险资产装到自己的篮子里。

作者:蓝晓兰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