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转载 关键词:重钢,最,后的,生产线,今天,“,熄火,”,从,
从荒山到“十里钢城”,重钢扎根大渡口区已有73年!在重庆人的记忆里,它就是一个工业时代的符号,不管它走到哪里,都无法抹去人们心中的那份难舍情怀。
今天,重钢老厂区型钢厂棒材生产线将关停。这意味着,老重钢在大渡口画上了完满句号,但新重钢会在长寿区书写新的篇章。
原址上将建工业遗产博物馆
昨天,当我们来到重钢,它显得如此安静,似乎在为最后的关停做准备。
工人们一如往常,在工厂内穿梭。只是,他们比平日里多了一个动作,用相机记录着最后的画面,他们会将重钢留在记忆中。
今天最后关停的是一条年轻的生产线,它就是重钢老区型钢厂棒材生产线。它的关停,意味着,在大渡口扎根了73年的重钢将完全安静下来。
重钢搬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址上将会新建什么?对此,我们从收购重钢搬迁后土地的重庆渝富公司了解到,在重钢原址上,将兴建重庆首座工业遗产博物馆。
作为老工业城市,重庆具有悠久的近现代工业历史,抗战时期作为全国大后方,军事工业尤其发达,留下了大量宝贵遗产,这些将全部收集在这个博物馆中展出。
目前,重庆渝富公司已经成立了工业博物馆领导小组。他们将准备文物展品的征集,而征集方案也正在论证当中。届时,有可能让市民参与到征集活动中来。
大渡口的蓝天比去年同期多12天
重钢集团将于9月全面关停大渡口老厂区的生产线,彻底搬迁至长寿新区。至此,历时4年多的重庆最大环保搬迁将全部实现。
重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和提升钢铁产业结构规划,重庆市委市政府毅然作出了对重钢进行环保搬迁的决定。
这是市委市政府规划城市发展、调整产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加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重钢自身做强做大的需要。
“重钢搬迁,不是现有重钢的简单复制,更不是污染搬家。”市环保局人士介绍,整个新建过程,全面采用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重钢实施环保搬迁后,主城区(规划的2737平方公里范围)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可降低0.007毫克/立方米(降幅9.6%),主城二氧化硫可望达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可降低0.018毫克/立方米(降幅15.9%),对改善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作用明显。
不仅如此,重钢环保搬迁,使大渡口区突破了环境容量“难以为继”的瓶颈,大渡口区大胆把2010年的蓝天目标定为275天,而这个目标在2007年仅为229天。
我们从环保部门的数据看到,昨天大渡口区空气污染指数42,空气质量优。截至昨天,已有248天优良,比去年同期多12天,比主城少2天。
“今后阳台前要换种风景了”
“重钢要搬走了,我得多看它几眼。”作为钢花影剧院的老员工,已是耋耄之年的李光华家住大渡口区大堰一村10栋,站在阳台上望过去,重钢就在脚下。他感叹,每天坐在阳台上,看重钢点滴变化,已经是他的生活习惯。老人有些不舍地说,“今后阳台前要换种风景了。”
“在重钢周边生活了20年,看着它变成"十里钢城",如今搬走了,突然觉得有点不习惯!”家住钢花村5栋的全启英告诉记者,从小到大,自己的家就围着重钢搬了半圈。当时当地流行一句话:嫁人就嫁重钢人。她长大后,也如愿嫁给了一个重钢人。
有网友发微博说:“已扎根大渡口73年的重钢,正式和大渡口告别!从小就和大人一起在厂房上班,深夜帮大人数货运火车。走在厂区内的铁轨上等待着装满煤矿的小火车开过!各种情景历历在目!再见,重钢!期待大渡口蝶变!”
重钢的前世今生:
曾是中国最早现代钢铁厂
追溯重钢的成长,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重钢前身是1890年洋务运动时期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厂,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也是亚洲最早最大的现代钢铁企业,一度被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其产品行销美国、澳大利亚及南洋各国,被西方称为“东亚雄厂”。
在1938年3月抗日战争期间,从武汉西迁至重庆,从此在大渡口的土地上“扎根”。
“在重钢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是一台8000匹马力蒸汽机。”重钢高级工程师杨荣万说,早在洋务运动末期,张之洞就从英国引进了这台长10米、高2米、重250吨的“巨无霸”。当时这台蒸汽机代表着百年前世界工业的最高水平。后来这台机器连同其他设备一齐被转运到重庆。
1950年5月10日,工人们用这台机器作为动力,试制出英式85磅钢轨,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根钢轨。但这种钢轨太重,而且浪费原料。此后重钢又研制出一种新型钢轨,每米重38公斤,这根钢轨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华牌”。
在当时,全中国只有重钢具有生产钢轨的能力。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就是使用的这批钢轨。
现在,重钢研制的航空航天伺服阀专用桥型磁钢和航空航天磁材料,已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成功使用。
作者:admin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