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年内A股减持金额已超千亿 历史纪录“吹弹可破”

发布时间:2013-09-17 来源:未知 关键词:现货投资,现货交易技巧,现货交易入门,现货交易

       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A股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的金额达到了1034.10亿元,已经逼近2009年1055.83亿元的历史纪录,全年减持金额超过2009年基本没有悬念。

  2010年,A股市场IPO融资额以逼近5000亿元的惊人规模雄踞全球第一,而IPO高速运行的“后遗症”也在今年全面爆发—减持风暴来袭!

  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A股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的金额达到了1034.10亿元,已经逼近2009年1055.83亿元的历史纪录,全年减持金额超过2009年基本没有悬念。

  尽管减持潮汹涌来袭,但奇怪的是,这些被大笔套现的股票中,不乏今年的大牛股。甚至有不少公司被减持越凶猛,股价上涨越强劲,“越减越涨”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旨在维护投资者利益而倾力打造的“2013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投票正在火热进行中,本期通过梳理减持股背后隐藏的牛股密码,希望对投资者精选牛股有所裨益。

  年内减持超千亿

  根据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A股市场被重要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共有836家,套现金额合计1034.10亿元。以套现金额排名,中小板股票海康威视居第一位,4家股东合计22次的减持后,共套现54.64亿元,成为今年以来的减持王。中弘股份、阳光城两家房地产公司分列第二、第三,分别被减持23.87亿元、17.16亿元。

  创业板的减持力度也不落下风。从减持金额来看,碧水源、华谊兄弟、智飞生物三家被减持市值分别达到了9.72亿元、7.92亿元以及7.78亿元,是创业板减持金额最多的三家公司。

  纵观A股历程,今年的减持金额创出历史新高已没有悬念。资料显示,2005年以前,由于尚未股改,流通股较少,因此每年的减持金额都在几亿元上下。2007年市场减持金额出现急速增长,从2006年的57.54亿元暴增至898.83亿元,这跟股改以来的限售流通股集中解禁,以及2006年网下发行的新股于2007年结束锁定有密切关系。2009年,减持风潮达到峰值,当年减持金额1055.83亿元,成为历史上减持金额最高的年份。而今年以来,前8个多月的减持额距离2009年的历史峰值只有20多亿元,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这20多亿元的差值很快就会被填平。

  今年全面爆发的减持浪潮是2010年IPO高速运行带来的 “后遗症”。相对于2009年7月IPO重启后的缓慢热身,2010年新股发行进入了“黄金时节”,这一年A股市场共有347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逼近5000亿元。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IPO调研报告称,2010年全球IPO融资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相当于1.9万亿元人民币。以此估算,A股市场IPO募资额占据了全球IPO规模的近四分之一,当之无愧成为全球第一。

  按照目前的规定,以控股股东为代表的首发原始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在新股上市36个月之后才能解禁。也就是说,从2012年7月10日开始,2009年那轮IPO重启后登陆A股的880余家公司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巨额限售股就将从纸上富贵陆续转化为真金白银,而这轮解禁潮在2013年也将达到极致。数据显示,2013年解禁股份对应市值合计将超过2.1万亿元,相对于2012年的近1.2万亿元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首发原始股解禁市值就超过1.7万亿元。

 
  渤商宝声明:渤商宝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蓝晓兰

来源:未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