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现货投资新一轮升势发动时点渐近

发布时间:2018-07-18 来源:腾讯证券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现货交易技巧

现货投资在资本市场上,从来只有一条规则“资本话事”成立。我一直在按照这个逻辑梳理和跟踪港股和A股的互动关系。

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但是光靠香港这个狭小的经济体,是不可能支撑一个规模巨大的股市的。这也是为何港股每日成交额过去始终徘徊在平均700亿港元以下的一个原因。香港之所以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其实与一级市场(IPO)融资有关,正是大量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创造了香港IPO王者的形象。

港股中,除了大量的中资企业(红筹股和H股),本地上市公司相比较少,而外国上市公司更只能算是星星点点。香港股市更像是一个内地企业的海外股权融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股市是内地股市的一个主要离岸市场。

从源头看,25年前,第一家H股—青岛啤酒赴港上市(1993年7月15日)。至今,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所有中资股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2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67%(三分之二),毫无疑问,在二级市场上,中资股也已经占据主动地位。

截至2018年6月,有1081家红筹股和H股在香港上市,其中H股256家,市值超过6.4万亿港元,约占港股市值20%。另外,从成交量上看,所有中资股的总成交额达到1.3万亿港元,以占港股总成交金额的80%。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港股早已成为指引国际投资者的中国经济“晴雨表”。中国经济好坏,中资上市公司经营好坏,直接影响港股大盘和大多数个股的价格,这就是港股A股化的基本经济面因素。

港股中的中国内地经济因素如此之高,但是内地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个渐进的释放过程。起初只是部分内地人在香港本地券商或银行开户炒港股,这是民间自发的“北水南流”, 2015年4月初的北水南流加快,曾短暂形成了一个“港股大时代”。这个过程伴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深港通开通之后,我密切留意“内地资金”动向,作为判断港股大盘趋势的基本面因素,在2017年初,再次观察到内地资金缓慢流入港股,布局建仓,明确提出港股进入牛市,A股维稳有效的观点。当时观察到的每日“北水”净流入平均水平是20亿港元左右。而这个指标在2017年11月已经翻番了。“港股A股化”很明显已经启程,而且在2017年打了漂亮的一仗——恒生指数上涨了36%,国企指数上涨了24%。内地资金可以有效控制两大指数的走势。

伴随南下资金的不断涌入,港股通持有香港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也在增长。资料显示,2014年南下资金对单只个股的最高持股比例还不到5%,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已显著攀升。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2017年11月7日,港股通持股比例超过20%的个股就有21只。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已不局限于成为股价上涨的推动力,更多的是它正在慢慢改变港股过往的游戏规则。

到今天为止,相信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怀疑港股走势跟随A股走势了,道理很简单,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北水撤出港股市场的情况。投资者已经明显看到了伴随着北水北撤,港股大盘和个股出现的价格疲弱现象。香港媒体分析港股走势时,已经把A股走势当做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引导因素用于港股大盘的预测。

如何看待目前内地资金对港股的影响,是现货投资者首要关注的问题。我的观察是,北水确实在流出,但是并没有全面撤退,而是在沪股通和深股通之间做了调度和调配。在一些主导恒生指数的权重股上确实看到投资者卖出套现,导致大盘上涨乏力。但是,部分获利资金已经流入深股通有半年之久。2017年港股龙头股的上涨之前,北水曾经花费一年时间布局,而建仓中小型股票的时间显然不需要这么久,半年已经足够。相信港股中小盘股发动一轮升势的时点越来越近了,万事就绪,只待东风。

作者:渤商宝

来源:腾讯证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