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BPI显示2014成为大宗商品史上最差

发布时间:2015-01-07 来源:生意社 关键词:现货投资,商品投资,现货交易

  2014年BPI收官780点,较年初934点下跌154点,跌幅为-16.49%(最高点为年初的934点,最低点为12月24日的778点,均值885点)

  从生意社大宗商品现投资价格指数BPI走势图(详见《2014年度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来看,2014年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走势基本可以划为2浪夹平峰---下跌第一浪(1-3月):1-3月为下跌第一浪市场近乎匀速下跌,3个月时间下跌44点至890点;4-7月为平峰期,商品价格波动较小,市场较为平稳,BPI在880-900区间窄幅震荡,一度出现几天甚至十几天拉平现象;下跌第二浪(8月-12月),下半年市场呈现加速下跌态势,8月BPI跌了7点,9月BPI跌了17点,10月BPI跌了19点,11月BPI跌了21点,12月BPI跌了51点,5个月累计下跌115点。这轮下跌,创出有史以来(近15年)单波跌幅之最,是海啸般的巨浪。结合上半年的一浪下跌,从大宗商品的跌面、跌幅而论,2014是名副其实的史上最差。

  生意社总编、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指出,从BPI走势来看,2014年像一把斜椅---一季度是坡度较缓的椅背,二季度是平平的椅面,而下半年则是近乎垂直的椅腿。虽然是把斜椅,但显然“坐”起来并不舒服,尤其下半年在原油、铁矿石的带领下大宗商品出现集体连续式暴跌,真正让人感觉到“大宗商品的冬天来了”。

  刘心田认为,造成2014年大宗商品糟糕表现的主要动因有三点,分别是大宗商品投资的结构性供强需弱矛盾、大宗商品的价格标准重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2014年,结构性供需矛盾严重,全球性产能过剩都集中在中国市场体现,尽管行业性减产、限产屡见不鲜,但各项经济刺激未能使需求“雄起”,去库存化的进程并不理想;由于基础性原料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受制于下游需求出现革命性回调(价格比照高峰出现“腰斩”),上中下游出现“拼跌”现象,导致整个大宗商品价格体系进行重构;宏观经济环境亦不理想,GDP降速、量化宽松退出、房地产市场降温等众多利空轮番登场,使得市场信心长期处于低谷。

 

作者:蓝晓兰

来源:生意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