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2011期货团队评选】五矿期货:豆类与油脂市场企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五矿,豆类,与,油脂,

  8月末九月初是豆类期货行情出现重要变化的时间点,为了对市场作出更为深入、准确的把握,近期我们对国内部分主要大豆压榨企业、棕榈油加工贸易企业的人士进行了深入调访,现将一些关键性问题总结如下:

  1、关于大豆的基本面 新年度美豆减产基本已定,下半年行情将较为强势;8月持续高温干燥导致美豆长势欠佳,是推助本次美豆突破1400的主要动因,后期仍应关注天气、尤其是产区降雨情况及其对大豆单产预期的影响。另外,不久前400万吨定向销售的大豆基本是国储的“家底”,其之抛售反而会推涨“后市”。

  2、关于豆粕的基本面 豆粕需求主要取决于生猪养殖,尤其在广东,70%豆粕用于生猪饲料。去年大量母猪遭到屠宰,去年冬至今年春的疫病又导致母猪产仔下降,仔猪供应量减价升,逐渐导致生猪存栏下降,肉价飙升。尽管国家近月对生猪行业实施了大量扶持措施,但是生猪养殖周期长达4个月,母猪从繁育到大量产仔更是需要一年半的周期,市场上仔猪供应紧张将维持较长时期,生猪养殖量无法在数月内大幅提升,所以下半年豆粕需求将是一个缓慢增加的过程,只能说现在是一个拐点,需求真正“放量”估计要到一年半后(实际情况往往是,猪肉最便宜时,豆粕需求最好)。相比之下,我国大豆压榨行业产能巨大,豆粕的供应能够快速增加,推高市场库存。

  3、关于油脂的基本面 国家已经取消限价管制,下半年政策环境会较为宽松,油脂走势将主要受到美豆、原油等影响,有望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植物油行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棕榈油的掺兑。目前油厂生产的油脂大部分仍是以散装形式通过批发渠道销售给经销商和餐饮机构,往其它油品中掺兑较为便宜的24度棕榈油是行业的潜规则,许多情况下使用者是根据当地气温调节掺兑比例(最高可达100%),不规范的行为十分普遍。第二,我国每年有200-300万吨地沟油(接近全国总消费量的10%)回流食用油市场,也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今年上半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较为严厉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整顿(《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和抑制了违规勾兑行为。企业人士认为这些整顿措施对于规范油脂市场秩序、保护大中型企业合法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不过,受此影响,许多批发商和中小企业减少或停止了棕榈油的掺兑,导致上半年棕油进口量出现下降、库存增加(与豆油价差较小是另一主要原因),同时部分消费需求转移到豆油、菜油等其它品种上,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不断拉大。目前,食品管理政策仍然持续,但影响减弱,应继续关注有关政策。长期看,我国棕榈油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一方面国内油脂供需存在较大缺口,棕榈油的价格优势使其具备很强的替代性,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终将要回归合理;另一方面棕榈油的特性决定了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且其它油脂无法取代。

  4、关于企业的套期保值 一般来说,大型粮油企业都非常重视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原料采购和避险保值业务,每个企业都有专门的金融团队和自成体系的期货运作方式。所访企业是同时在内外盘上,结合期货、期权、现货运用多种“组合拳”进行操作,具体运作较为复杂,其核心是利用“时间差”、“汇率差”及“空间差”达到目标。另外,该企业在单边行情中较易获利,而在震荡行情中往往亏损。

  综上,企业人士对大豆、豆油后期走势的看法与我们的研判基本一致,但对下半年的豆粕需求并不像我们预期的强劲,他们对于下半年压榨效益水平的增加较为期待,相比豆粕更看好豆油。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