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一德,黑龙江,大豆,
黑龙江大豆玉米产区调研总结
2011年9月份,跟随大连商品交易所东北大豆玉米考察团,对黑龙江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考察团由哈尔滨出发,途径宾县、方正、佳木斯、鹤岗、萝北、友谊、集贤、双鸭山、桦南、勃利、七台河、密山、牡丹江,最后返回哈尔滨,全程2500多公里。此次考察采用田间实地勘察和现场采访等方式,采访对象包括农场、压榨厂、贸易商和农民,重点在于考察大豆、玉米本年度最终产量的预期。
一、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
在对黑龙江东北部地区作物种植生长的调研中,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第一,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改种了水稻;第二,凡是建设烘干塔的地区,几乎都以种植玉米为主,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现象明显。在与农民、农委、农场和贸易商交流过程中,我们粗略统计,预计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较上年下降20—30%之间。
通过沿途调研情况,东部地区三大作物分布特点为:哈尔滨周边玉米、大豆间作以玉米为主偶见大豆田;沿木兰通河北上至佳木斯,主要为水稻玉米间作,有水地区种稻,无水地区种玉米为主,鲜有大豆地块出现;佳木斯、鹤岗、富锦、集贤区域,北部以玉米、水稻为主,几乎看不到大豆地,尤其是鹤岗至富锦线路大量修建了烘干塔,更加催生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南部友谊、集贤区域大豆种植面积较北部地区有所增加,但主要种植仍以玉米和水稻为主;由双鸭山经桦南、勃利至鸡西、密山、虎林,进入到了传统大豆种植的密集区域,大豆种植地块明显增多,但沿途考察下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三大作物中,大豆种植面积仍较玉米和水稻偏少。大豆作物在黑龙江省内的种植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从种植效益角度来说,如果不考虑地租和土地优势,种植意愿一次为水稻、玉米和大豆;如果考虑到地租和土地优势,则最优品种更倾向于玉米品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传统的积温带对于高纬度玉米单产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农民的种植意愿更倾向于成熟时间稍长的品种以期待更高的作物单产水平,并且这一点在黑龙江连续两年玉米大丰收中已经得以体现。
二、由北向南旱情逐渐增强,但总体单产丰收局势仍可期待
从整个调研情况来看,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实地测量田间作物的各项指标,我们人为黑龙江大豆玉米从亩产角度来说,今年仍然是一个丰年。玉米水平与2010年不相上下,而大豆水平较2010年略有下降,但总体想将幅度不大,也属丰收亩产年景(因地块不同,生长条件不同,不做统一化亩产测算,近与历史罕见的丰年2010年进行对比分析)。
从作物的表观显现情况来看,我们对大豆和玉米分别做了3*3米地块产量的初步测算,其中涉及到株高、结荚、豆量、玉米棒长、颗粒数量等进行了综合统计,我们注意到,由北向南的纵深线上,8月份缺雨干旱对作物的影响逐渐有所增强,表现特点为:大豆结荚数量降低,顶荚数量减少,玉米瞎尖现象有增长态势。但总体而言,虽然旱情对作物的影响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态势,但总体而言,与上年的比较情况综合分析,今年作物单产水平仍可维持在去年水平,亩产丰收在望。
图一:大豆顶荚结荚情况
图二:等待收割的大豆田地
图三:玉米地块丰收在望
图四:没有瞎尖的玉米棒将大大提高单产水平
三、种植效益决定大豆面积将呈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且阶段性趋势不可逆
本次调研中,除了对作物面积和单产水平的调研外,在与农户和贸易商的交流中,还有一个特点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发现,黑龙江省内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几乎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第一,按照上年的作物销售价格和今年春季的人工费用和种植成本推算,包含了地租成本,黑龙江三大作物的种植收益分别为水稻良田10000元/垧;玉米6000—8000元/垧;大豆丰收年景3000元/垧;强烈的收益比较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种植心理,并且,这种严重失衡的种植收益是无法通过国家保护收购能够扭转的,大豆与玉米和水稻的比价如果壁发生架构性的扭转,黑龙江省内大豆种植面积仍将保持减少的趋势继续下去。
第二,大量的旱田改为水田,将导致短时间内作物种植面积的不可逆性。水稻种植对土地养分的吸收较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稻祸害地。一般将水田重新改为旱田后的2—3年里,旱田作物的单产水平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旱田改水田随时可改,只要有水利灌溉条件即刻,但水田改为旱田的难度非常之大,除非比价发生严重变化,否则很难实现大量的水改旱。
第三,贸易流通模式的转变将严重制约大豆面积的回复增长。在黑龙江的农村,农民贸易模式为:农户—农业经纪人—贸易商—发运出省。贸易商大量修建烘干塔将严重改变贸易商的粮贸心态,从原来的大豆贸易转向玉米贸易,而区域内农民售粮将随着玉米贸易量的增长而变得玉米好卖大豆难卖,贸易偏好的转向以及大量玉米烘干塔的兴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区域内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进而制约大豆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
由以上三点情况来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里,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表现为明确的不可逆的下降趋势。
四、玉米惜售心态不强,产区大豆现货齐看涨
在对农户的采访和调研中,新玉米折干1元/斤的价格下,农户没有惜售心态,销售的积极性较高,主要是丰收以及种植收益较高的双重作用。对于大豆而言,无论农民还是贸易商都表现了较为强烈的看涨心态,比较而言贸易商更看重期货上的食品豆概念,而农户更多的是对大豆价格的无奈。
五、综合评价
1、黑龙江大豆面积减少,幅度20—30%;
2、大豆面积较少趋势不可逆转,国产大豆产业面临严重威胁;
3、就单产水平而言,黑龙江仍是一个丰收年景
4、农户对玉米价格较为满意,相对于玉米价格大豆价格的疲软既无奈又给予希望
5、行情评价:国产大豆的减少为未来行情的发展埋下伏笔,但绝对不是当下的机会,目前市场的主要矛盾还是集中于宏观经济的动荡之中。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