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转载 关键词:【,2011,期货,团队,评选,】,银河,豆类,震荡,
基本观点
我们把豆类商品短期的走势定义为震荡偏弱,南美天气升水、美国大豆出口量增加及国家收储政策是限制价格下跌、提振价格反弹的关键,如后期得不到以上几项因素配合,豆类震荡偏弱的格局将进一步延续。
观点解读
从九月初开始,国内外豆类上演高台跳水式下跌,可以说,九月份豆类市场经历了出乎预期的调整走势,期价打破了几个月前的震荡区间。美盘于10月初创下了年内低点1152美分/蒲式耳,大连大豆于9月29日同样创下年内低点4134元/吨。从本轮下跌来看,主导价格下行的最直接因素是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市场的恐慌性抛盘;而从豆类本身基本面来看,由于北半球大豆供应量的减少,全球大豆供需处于紧平衡的局面中,虽然在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下,全球大豆需求量可能会下滑,但基本面的变化不足以以价格出现这么大幅度的回撤。目前来看,由于欧洲问题的解决仍需时日,我们认为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延续震荡偏弱的格局,行情出现单边视宏观面好转以及基本面出现明显利多而定。
1、挥之不去的“欧洲阴云”令未来全球经济背景不乐观
对于欧洲债务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满网络的评论都搀杂着相关的内容。其实有两方面值得探讨,一是欧盟成员国是有经济能力来缓解危机的,只是现在谁也不想多承担,欧盟首脑们在任期内不想为经济负出太多而失掉政绩,这样的话,解决问题的周期会进一步延长,让商品市场及投资者饱受长周期的经济问题困扰。二是欧洲的问题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包括美国、东南亚诸多国家都面临着经济放缓的问题,经济周期的转变令市场信心的恢复是漫长的。也就是说,“欧洲阴云”短期难以完全散去,不排除其它国家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短期对于宏观面不乐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层面影响下,商品市场短期内很难有一个乐观的环境。
2、美国出口不佳,结转库存将被上调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豆类需求恐怕也难以出现大的增长。10月份,USDA预测美国2011/12年度大豆出口量为13.7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4000万蒲式耳。反映了出口销售进度缓慢及年度初期南美竞争加剧的状况。从本年美国的单周出口数据来看,后期可能会出现明显下滑,从9月初开始,美国大豆的出口一直呈放大态势,但是2011/12年度美国出口量不及去年同期及前年,按照近几周的表现来看,美国大豆出口将在未来报告会被继续下修改,全球大豆需求量相应会被下调。
市场曾在10月份月度供需报告公布前预测美国大豆结转库存将上升,但当月报告中对结转库存数据进行了下调,而由于10月份美国出口数据不佳,11月份供需报告中对结转库存进行上调的可能性大增。
3、南美大豆播种顺利,供应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南美大豆产区从10月初至11月第一周的降水充沛,之前令人担忧的拉尼娜现象恐致土壤水分尽数流失的情绪逐渐消失。巴西谷物分析机构Celeres公布数据显示,2011/1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创纪录的7550万吨,高于10月初预测的7518万吨。目前农民大豆播种完成48%,预测今年大豆面积为2511万公顷,上年度面积为2414万公顷,面积较去年将增加4%。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公布报告称,阿根廷2011/12年度大豆播种从11月第一周开始迅速展开,预计大豆面积将达到1860万公顷,目前农民大豆播种进度达17%。阿根廷农业部预测,2011/12年度大豆产量为5200至5300万吨。
之前曾有机构预测,拉尼娜现象预计将在2011年底重返巴西,拉尼娜气候通常令巴西南部粮食种植带的天气更加干燥,令中西部地区更加潮湿。但短期来看,天气没有大问题,后期能否出现机构预测的拉尼娜现象仍不确定,如后期拉尼娜现象如期出现,对价格将会启到显而易见的作用。
4、商品基金在豆类上的净多单处于偏低水平
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11月1日当周,商品基金在大豆期货期权上的净多单下滑至5万张左右,处于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商品基金对农产品的净多单几周内大幅减少,显示出在近期商品基金的抛售中,豆类也未能幸免,同时也显示出基金对后市价格的不乐观。
5、远期大豆进口成本偏低,未来油粕现货上涨较难
截止至11月9日,黑龙江各大油厂大豆收购均在4000元/吨左右,连续三周维持坚挺,而商品豆从上周开始出现降价收购,由于农户心理售粮预期较高,目前油厂及贸易商收购量较差;而相比产区,销区大豆价格受进口大豆偏低的影响,较十一国庆节前回落了近200元/吨,目前港口大豆分销价在4000-4120元/吨之间波动,局部实际成交还要低。销区现货之所以走弱,有二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港口库存压力较大,年初以来港口大豆库存一直徘徊在650万吨左右,明显高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远期进口大豆成本较低,根据我们跟踪的数据显示,明天一季度南美进口大豆成本预计在3900元/吨以下,这将逐渐降低当前港口的库存成本,对现货价格形成压制作用。在低成本的进口大豆原料影响下,后期销区豆粕、豆油价格很难有大的涨幅。
6、收储政策迟迟未出,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或将有限
从九月末开始,产区大豆一直维持坚挺局面,之所以市场对于后期价格看好,就是因为有国储收购托市的心理预期。从前期国家针对水稻、小麦及油菜籽的收购价来看,产区收购主体及农户均认为今年国家针对大豆、玉米的收储价也会相应大幅上调。对于收储价格,市场传闻较多,我们认为,如果收储价低于4000元/吨,对于目前国产大豆市场来说几乎没有提振作用,因这一价格与市场心理预期相差较大,如国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国产大豆价格走强仍可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如果宏观面没有明显好转,豆类基本面也没有实质性的利多因素提振的话,市场想企稳走强难度较大。美豆徘徊于1200美分上方,欲涨还跌,全球需求在削减、南美大豆播种顺利、国内收储政策迟迟未启动,行情启稳走强尚不具备条件。从价位上看,国内豆类自9月中旬脱离了前期的震荡区间后,已形成了新的震荡区间,宏观面的不稳定性已打破了豆类供需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板块的商品依然处于弱势震荡的时候,农产品想异军突起也不现实。所以,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行情,我们认为震荡偏弱仍会是主要节奏,而大豆由于有政策预期及商品豆的坚挺支撑,表现仍要强于豆粕及豆油。
盘面技术分析
如图分析:豆粕1205在3050之下,中期空头思路不变,短期2940决定是否打破震荡格局。支撑关注,若突破,则下探2800附近。
如图分析:豆子1209在4480压力明显,之下震荡偏弱,短期关注4350,即:通道下沿支撑,决定接下来的市场基调。
操作建议
鉴于“豆粕受到外盘基本面的影响,而大豆有政策预期支撑”的基本面差异,导致“豆粕弱于大豆,大豆表现相对抗跌”。加上外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考虑,我们采取以下操作思路:
1.以豆粕抛空为主,即主力1205在3050之下保持空头思路,短期只要下坡2940,考虑目标在2800附近止盈。
2.若短期豆类市场震荡基调不被打破,豆粕持续在2940之上徘徊。则以“空豆粕多豆子”对冲风险交易。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