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2月14日24时,我国将迎来今年春节后首个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近期国际油价陷入“拉锯战”,现货交易整体波动幅度较小。业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很可能遭遇搁浅。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上一次我国成品油调价发生在1月25日24时,虽然本轮周期较长,但在此期间,国际石油市场多空双方势均力敌,国际油价波动较为平稳。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基本稳定在每桶52美元到53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在每桶55美元到56美元附近上下波动。
市场消息人士周六(2月11日)表示,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行动执行效果令市场振奋,1月份已经完成超90%的减产指标,远超上次减产行动的实施情况,不过相比而言非OPEC产油国的减产效果就大为逊色,目前仅为40%。
OPEC同俄罗斯等其他非OPEC产油国在去年12月初达成联合减产协议,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减产近180万桶/日,借此缓解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推高油价。根据减产实施一个多月的观察,OPEC的执行效果表现不错,对油价也形成了有效支撑。但如果非OPEC产油国无法跟上,OPEC成员国肩上的担子将异常沉重。
路透调查结果显示,1月份非OPEC减产执行率仅达40%,而OPEC的减产执行率已经达到创纪录的92%。现货交易商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拖了后腿,在达成的联合减产协议中,俄罗斯是非OPEC产油国减产的主力,但该国表示将逐渐减产,目前1月份完成减产10万桶/日,距离30万桶/日的减产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其他非OPEC产油国也没能展现出让人幸福的表现。国际能源署(IEA)此前发布的月报称,1月份OPEC减产力度令市场振奋,原油供应也出现了2015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时还连续第三个月上调原油需求预期。报告公布后,油价直线上涨。报告同时显示,11个OPEC产油国1月总产量降至2993万桶/日。其中,一些国家,特别是沙特的减产幅度已经超过此前承诺,实际减幅达到承诺的116%。
作者:渤商宝
来源:证券时报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