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大宗商品现货投资机构Schork Group总裁Stephen Schork对记者分析说,对冲基金之所以如此大规模撤离原油期货市场,还有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他们此前在中东地区实地考察,发现不少OPEC国家财政吃紧,难以等待冻产协议执行带动油价上涨,缓解自身财政窘迫压力。
尽管OPEC秘书长巴尔金多一再表示OPEC 14个成员国和俄罗斯将在11月底达成冻产协议,但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
截至11月3日12时,NYMEX原油期货价格徘徊在45.77美元/盎司附近,盘中一度创下过去一个月以来的最低值44.96美元/盎司。
多位原油经纪商向记者透露,当前原油期货价格跌回冻产协议达成前的价格区间,这背后,除了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引发油价下跌压力,还有元盛资产(Winton CApital)、NuWave基金等多数大宗商品投资对冲基金开始对冻产协议执行效果投出不信任票。
“他们发现,OPEC各成员国其实各怀心思,比如伊朗与伊拉克希望能从冻产协议里获得豁免,继续维持其高产量同时,享受油价上涨的额外收益;其他OPEC国家则打算根据自己的原油产量评估数据敲定冻产额度,以便抬高自己原油产量数据抵消冻产协议带来的产量减少压力。这最终将令冻产协议变成一张废纸。”ICAP能源经纪机构负责人Scott Shelton在迪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旦冻产协议没有实质性改变原油供应过剩状况,新一轮原油下跌潮将很快出现。
周一(31日),高盛分析师Jeffrey Currie发布最新报告认为,如果OPEC国家在11月会晤时最终无法落实具体的减产计划,油价将下跌逾10%,可能跌回40美元/盎司下方。
大宗商品投资机构Schork Group总裁Stephen Schork在迪拜告诉记者,本周对冲基金之所以再度抛弃原油,除了OPEC冻产协议遭遇执行难加剧市场担忧情绪,更重要的是不少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也纷纷抛售手里的原油期货,提前押注美元年内加息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行情。
押注OPEC冻产协议执行难
9月底,OPEC国家过去8年以来首次达成冻产协议,约定每日产油产量减少20万-70万桶,较8月单日产油规模减少0.6%-2.1%。
在冻产协议达成后,NYMEX原油期货价格瞬间大涨近6%,10月初一度涨至52美元/桶附近。
但好景不长,随着油价回升,OPEC不少成员国认为冻产协议所起到的抬高油价目的已经兑现,纷纷想尽办法规避自身减产义务。
Scott Shelton透露,在上周结束的OPEC产油国协商会议上,部分成员国不愿在削减本国日产油量额度方面做出让步,导致具体减产方案难以落实。
“表面上,协商谈判无果而终的主要原因,是伊拉克和伊朗都想获得减产豁免,遭到不少OPEC成员国反对。”他透露,实质上,这些国家的打算,是以伊朗与伊拉克减产豁免为筹码,要求OPEC组织同意它们自己提交单日原油产量数据,而不是参考第三方机构递交的数据作为减产依据,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这些国家可以抬高自己原油产量,在减产方案落地时为自己争取更多产油额度,牺牲别国利益保障自己获得额外收益。
这也让元盛资产、双线资本、Schork Group等大宗商品对冲基金认为冻产协议很可能无果而终,纷纷抛售原油期货提前规避风险。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当周,以对冲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持有的NYMEX原油净多头头寸较前一周骤降19861000桶,约占对冲基金原油净多头头寸的8%。
“这意味着,不少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已经将原油投资占比从15%降至10%附近。”Stephen Schork分析说,对冲基金之所以如此大规模撤离原油期货市场,还有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他们此前在中东地区实地考察,发现不少OPEC国家财政吃紧,难以等待冻产协议执行带动油价上涨,缓解自身财政窘迫压力。
“沙特首当其冲。”一位刚完成沙特、卡塔尔产油状况调研的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当前沙特不少基建工程的资金结算支付周期,从一个月延长至3个月,表明其财政收入状况受油价下跌的影响相当高。近期他还听说沙特正考虑按现货价格将原油出售给中国,以此变相降价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在他看来,此举肯定会导致其他OPEC成员国不开心,甚至个别国家会认为冻产协议似乎成为一张废纸,并没有改变OPEC成员国降低油价争夺市场份额的现状,由此转变策略扩大原油产量尽早锁定买家。
他最近专门聘请第三方机构调查冻产协议达成后的OPEC国家产油量变化,意外发现10月份OPEC整体产油量反而增长13万桶/日,至3382万桶/日左右,继续刷新纪录新高,尤其是尼日利亚、利比亚和伊拉克产出增幅明显。
另一方面,俄罗斯10月份原油产量升至1120.4万桶/日,创下历史纪录,这意味着此前俄罗斯表态要与OPEC国家协同减少原油产量提振油价,更像是一个“口号”。
“这也让不少对冲基金敢于押注这份冻产协议形同废纸,沽空原油期货进行套利。”Stephen Schork表示。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在此前大宗商品熊市行情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财政都遭受重创,各国既希望油价回升,又希望增加生产创收,目标本身就相互矛盾,这导致OPEC各国利益严重冲突,令限产方案迟迟难以达成一致。
沽空原油类结构化产品兴起
在多位对冲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原油期货价格之所以打回原形——回到冻产协议达成前价格区间,还有另一个幕后推手,就是高盛、城堡投资(Citadel)、man group等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与投资银行暗中推波助澜。
“目前,这些对冲基金已经提前布局美元年内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一系列冲击,沽空原油等大宗商品就是其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选项。”ICAP能源经纪机构负责人Scott Shelton向记者表示。
他注意到,高盛此前一直频频发布报告暗示美元年内加息已成定局,这也是这家投资银行过去半年一直认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这些对冲基金对宏观经济走势相当敏感——比如当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升温时,他们会押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套取收益。与此同时,他们还关注美国原油产量激增对全球原油市场格局变革的冲击——尤其是美国10月2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猛增1442万桶,创下过去34年以来最高值,令这些对冲基金更有底气沽空原油获利。
多位对冲基金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发布报告唱空油价吸引越来越多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加入沽空油价阵营,近期高盛等投资银行所发行的不少结构化票据产品,都将沽空原油期货、看涨美元纳入其多空策略投资组合里。甚至有对冲基金发行专门的量化投资产品,利用高频交易套取美元升值与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之间的价差收益。
比如近期高盛推出的一款结构性票据产品,主要通过购买行权价在40美元下方的原油看跌期权,押注年内美元加息将令全球油价跌破40美元/桶,一旦这份期权协议成功执行,产品实际年化收益至少达到10%。
“目前,这类结构化产品颇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欢迎,因为它可以对冲剩余原油头寸的价格下跌风险。”Stephen Schork表示,尽管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普遍认为美元加息将令油价持续下跌,但鉴于资产分散化配置考量,它们必须将5%以上的资产配置在原油等相关资产(包括原油期货与原油开采类上市公司),与其坐视油价下跌导致这部分投资组合业绩缩水,不如先买入上述结构化产品对冲油价下跌风险。“事实上,这类结构性产品销售规模越大,高盛等现货投资银行就会将更多看跌油价的头寸转移到期货市场寻找交易对手,由此带来期货市场涌现更多沽空原油盘,无形间加重了油价下跌压力。”Scott Shelton向记者指出。
作者:渤商宝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