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2 来源:渤商宝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8月玻璃现货交易市场上演了疯狂上涨的行情,这一轮上涨面积大,涨幅大,是近几年最大幅度的一次上涨。以沙河地区为例,月上涨超过3元/平方米,单月涨幅达到10%,华南、华中市场涨幅也在10%以上,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紧随其后,企业频繁调价,因库存处在低位多数能顺利履行。短期内“金九银十”旺季效应和低库存双重利好仍将作用,玻璃仍将继续上行,但受制于需求和下游接受度,金九成色待考。
玻璃现货价格在冲击2013年高地,单位盈利已突破高点:截至周末全国玻璃均价1497元/吨,环比上涨6%,同比去年上涨31%;上一轮周期价格高点出现在2013年10月底,目前离上轮价格高点(1558元/吨)只差4%。虽然价格还没创新高,但是预计优质企业单位盈利已创新高,因为主要生产成本目前和2013年比下降很多。以旗滨集团为例,公司上半年单位重箱生产成本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4元,而目前价格离2013年最高点相差4元/重箱;如果再综合考虑费用,由于规模效应,公司上半年单位费用比2013年上半年低接近2元/重箱,单位盈利将创新高。
现货交易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什么?需求决定方向,供给决定弹性:在前期的报告和文章里已经详细分析了历史上决定水泥/玻璃行业景气度趋势(或方向)的一定是需求;对于玻璃行业而言,房地产是其需求的主导因素(占比70%-80%),汽车销量较好也是辅助因素;但本轮周期玻璃价格涨幅大,只从需求面难以解释(需求增速数据确实不如2013年),参照水泥行业2010-2011年经验,我们需要把眼光转到供给上去,供给虽然不能决定趋势,但是在趋势范围内能影响弹性(幅度)。本轮周期(2014-2016)的特点在于供给上的调整比以往都要剧烈:一是停产比例创新高(大部分应该都是非正常停产);二是企业预期悲观,新增产能基本上降至冰点;综合来看,实际产能持续1年多负增长;由于供给收缩程度高于2013年,在需求弹性不如2013年的情况下,玻璃价格仍出现角度幅度上涨。
作者:渤商宝
来源:渤商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