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原片现货交易价格大涨 玻璃深加工企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08-26 来源:生意社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行业“苦日子”已然来临

  在“第二届中国加工玻璃现货交易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上,30强企业家代表一致认为,玻璃行业“寒冷的冬天”已然来临,特别是中小型加工玻璃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苦日子。

  我国加工玻璃企业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华北三个区域,与平板玻璃的产业布局一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玻璃深加工的企业数量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454家。行业规模分化严重,企业良莠不齐,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技术上缺乏创新,经营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平板玻璃总产能12.5亿重箱,实际产量7.8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不到63%,产能过剩情况相当严重;从过剩性质分析属于结构性过剩,一般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而优质浮法玻璃比例仅为35%,无法满足高档加工需要,部分品种还需要进口。

  从产品结构上看,国内平板玻璃产能存在严重失衡,中低档玻璃产能严重供过于求,高科技含量的玻璃产品则相对短缺,难以满足国内加工玻璃市场的需求。加工玻璃的情况与此类似。初步统计,2013年主要加工玻璃产量:钢化玻璃3.3亿平方米、夹层玻璃超过1亿平方米、中空玻璃约4亿平方米、镀膜玻璃2亿平方米,其中Low-E镀膜玻璃的产量为1.2亿平方米。虽然加工玻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在产业集中度、技术进步、市场协作、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平板玻璃加工率仅为40%,对外依存度为15~20%,高端产品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品种有待丰富;市场发展无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中小企业面临重新洗牌

  玻璃深加工是个传统的行业,因其准入门槛较低,项目启动资金不多,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导致规模小而散,多而无序,资源利用率较低,配置极不合理,市场已经达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在产能过剩和节能环保双重压力下,部分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规模小、能耗高、质量低、服务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加工玻璃行业市场竞争将来肯定是常态化的,未来加工玻璃行业肯定会越来越激烈,这也是正常现象,因此,加工玻璃企业只有时刻紧绷,瞄准自身,瞄准市场,激流勇进,敢于亮剑,符合现货交易市场发展方向,才能不会被淘汰。

作者:渤商宝

来源:生意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