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在南美大豆逐渐丰收上市,国内需求进入阶段性淡季的背景下,豆粕期货振荡走低,弱势尽显。展望后市,南美大豆上市步伐加快,将继续给国内外豆类施以利空影响,而国内需求恢复尚需时日,豆粕现货交易仍有下跌空间。 更多
马盘棕榈油现货交易价格先涨后跌、节后国内油脂消费清淡、南美大豆丰产格局及原油价格反复等均对豆油期价产生一定影响。展望后市,预计豆油市场在基本面多空交织背景下,期价继续下跌空间不大,后市或将持续震荡。 更多
当前国内玉米流通出现了极端复杂的情况,出现了现货交易市场失灵和供求失衡的严重问题。市场失灵表现为:经营者参与市场经营的积极性降低,社会库存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市场调节供求的力量严重不足 更多
元宵节过后,东北地区玉米现货交易市场购销逐步活跃,但与华北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关内预期先行拍卖临储玉米不同的是,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上行居多,玉米品质间价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更多
原糖期货周三(2月24日)在升至四周高位后转跌,在前一现货投资交易日创下历史性的单日涨幅后未能升穿阻力位,近月合约价差升至一个月高位后也未能守住涨幅。 更多
减产传闻令做空油价者迟疑,油价近期开始大幅震荡。纽约NYMEX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30美元下方仅持续数个现货交易日,市场两度反弹至30美元上方,但反弹持续性受到压制。 更多
近日,西安市食糖贸易商王中锋心里乐滋滋的,春节后才从朋友手中接过来的400吨郑糖期货仓单不断升值,这让他喜上眉梢。2月23日,纽约原糖5月合约期价涨幅接近9%,现货交易上涨了1.06美分/磅,创出近年来单日最大涨幅。 更多
欧洲的糖生产配额制度限制了它的生产量,并对糖现货交易价格、欧洲以外的进口和甜味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由于这些规定已不合时宜,超过45年的配额制度将于2017年终结。 更多
煤钢去产能进程为现货交易市场带来未知数,黑色系止跌企稳,焦炭领涨。国际原油震荡加剧,甲醇、橡胶、聚丙烯波幅缩窄,沥青跳水。PVC自1月下旬以来走出独立的强势行情,今日仍震荡走高。 更多
油菜籽现货交易主要用于压榨菜籽油。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在2014/15年度,中国是最大的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国,购买量达410万吨。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 更多
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周二连续第四日下滑,现货交易触及逾两周低位,此前一棕榈油加工商组织数据显示,产量意外增加。BMD 5月毛棕榈油合约下跌0.6%,收至每吨2,551马币,盘初一度触及2,542马币的2月5日以来最低位。 更多
其中主力期约跌破近期支撑位,创下九个月来的新低。截至收盘,5月期约收低11.60加元,报收461.70加元/吨;7月期约收低11.60加元,报收466.50加元/吨;11月期约收低7加元,报收470.80加元/吨。 更多
根据这份文件,现货交易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这较一年前农业部提及的“1.5亿亩”和“主粮消费50%”目标有所下调。 更多
2月1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卡客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下简称“双反”调查)。同一天,现货交易中国商务部便做出回应,“中国政府将密切关注该案进展,坚决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中国产业的正当权益。” 更多
上周末,房地产市场税费下调为商品市场送来了红包行情,包括螺纹钢、铁矿石、玻璃、PP在内的多个品种受益,工业板块集体翻红上扬,沪胶主力合约也借势突破去年12月下旬的阶段高点。 更多
中国春节过后,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榈油期货出现连续下跌走势,截至目前,累计跌幅约为5%。笔者认为,当前,棕榈油市场面临三大利空因素:一是最近的降雨有助于缓解厄尔尼诺给东南亚地区带来的干旱,现货交易市场终于开始意识到棕榈油产量正在增长 更多
春节过后,在现货交易市场定向销售以及2016年临储政策调整等利空影响下,国内玉米期货大幅下跌。截至昨日收盘,玉米期货主力1609合约盘中一度创下阶段新低1626元/吨,最终收报1642元/吨,跌0.61%。 更多
截至2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已累计收购2015年产玉米8382万吨。其中,内蒙古累计收购量为1521万吨,辽宁为698万吨,吉林为2407万吨,黑龙江为3756万吨。虽然距4月30日临储收购结束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但目前玉米收购量已经超过了上一年度的收购总量,临储收购量再创新高已成定局。 更多
综合外电报道伦敦2月24日消息,原糖期货本周二大涨逾9%,创史上最大单日涨幅,因中美洲大雨和泰国的干旱导致供应收紧的担忧不断加剧,促使现货投资者争相回补空头头寸。 更多
国际糖业组织(ISO)周二(2月23日)警告称,随着全球糖产量减少,今年糖市现货交易供应将较此前预期更低。该组织上调2015/16年度(10月-次年9月)全球糖市供应短缺预估至500万吨,因印度、泰国、巴西和欧盟产量下降。 更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