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渤商宝 关键词: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近期,人参的价格又猛涨了一大截。如果从2008年开始计算,人参的价格已经上涨了700%,相当于每年涨一倍。然而。即使价格一路走高,经营户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近日,商报记者了解到,已有东北参商退出重庆市场。即使仍在坚守的参商,也已开始转型。其实,人参只是目前中药材价格“过山车”的一个缩影。经过这几年的资本推动,众多中药材价格高企。高行情造成的部分中药材生产过热后患,正开始逐步显现。
2012年,国家将人参列为“新资源食品”,打破了以前人参只可被用作药品的陈规,即实现了“药食同源”,用途的突然放大促使需求在这几年里井喷——这样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大型药企。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一大批实力药企纷纷将资本投入到人参领域,尤其是本身需求人参作为原料的的药企。资料显示,紫鑫药业、康美药业、益盛药业、太安堂等为代表的上市药企,近几年在人参产业上的现货投资超过百亿元。
大型药企大量收购人参,给出的理由是发展人参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而这样的“新故事”也让资本市场给予了它们新一轮股价上涨的部分理由。
此外,可以种植人参的土壤也越来越少,造成了资源的稀缺。刘仁才介绍,人参对所栽植的土壤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必须是原始的林区,这些林区在完成前期的林木采伐之后,要将所有的树根和植物全部砍伐掉,然后对土壤进行翻耕, 但由于种植完人参后土地养分耗尽无法继续种植,届时会种植苗木退耕还林。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由于当地政府在森林保护资源上的收紧,导致能够供应人参种植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
“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对接的机制不完善。”李隆云建议,药企建立原料基地,和当地种植户签订合同,这样农户产出有了保证,药企也可以控制成本。此外,李隆云还建议,可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依托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需定产即保障了供给,防止药贱伤农现象的频繁发生。
作者:渤商宝
来源:渤商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