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3 来源:期货日报 关键词:现货投资,商品投资,现货交易
菜粕现货交易市场上游油厂基本无存货,下游饲企冬储减缓
“公司有三条生产线,日压榨能力为9000吨,去年基本满负荷生产,近期由于临近春节,开机率略有下调。”廖宇力介绍,公司地处珠三角菜粕主销区,生产的菜粕销售很好,当前基本无存货。
记者采访部分油厂发现,当前油厂没有过多的菜粕现货库存,而且由于用“远期期货基差”签订供货合同的交易模式在压榨行业比较流行,很多油厂今年5月以前计划生产的菜粕已被订购完,菜粕上游油厂基本没有销售压力。
针对油厂菜粕库存量少于往年的现象,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菜油、菜粕现货投资价格不断下滑的挤压下,油厂压榨油菜籽由盈利转为亏损,很多油厂纷纷加入压榨大豆的行列,油厂菜粕库存不具备增长条件。
“去年1月中下旬,国内企业订购加拿大油菜籽的船期就排到当年的7—8月,今年同期国内企业采购进度明显放缓,船期仅排到4月。”广州油菜籽进口商张立军说,在市场处在熊市时,进口商多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意多存货,估计今年上半年沿海地区到港的进口油菜籽数量增长的几率较小,进口油菜籽市场不会出现供应压力。
当前正值菜粕下游企业冬储采购期,上游企业库存少是不是意味着一部分库存转移到了下游需求企业?
在佛山市顺德区利宝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广州海合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记者看到来拉饲料的货车排起了长队,很多饲料企业的产品销售形势很好,但饲料原料的库存量并不大,其中的菜粕库存量更少。
“在商品投资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时,饲料企业的原料库存肯定是减少的。”佛山市顺德区利宝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作森解释,在市场普遍看跌时,饲料企业原料库存周转期只有5—7天,看涨时则可以预先买好够大半年生产使用的原料。
黄作森认为,菜粕下游企业现货库存不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有很多饲料企业已购买了油厂的“远期期货基差”合同,这些饲料企业已没有必要在厂区再储存大量菜粕库存。
据记者了解,在去年上半年菜粕市场看涨情绪较高时,油厂卖出的菜粕远期合同基差升水一度高达240—250元/吨,大部分时间在200元/吨左右,而现在的基差升水仅在60—100元/吨。由于很多饲料企业觉得现在购买比较划算,加之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小,饲料企业纷纷通过购买“远期期货基差”合同完成后期的菜粕采购工作。
廖宇力说,现在按传统办法在需求淡季价格较低时大量采购进行冬储的饲料企业少了,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即使没有订购油厂的“远期期货基差”合同,进行冬储的速度也比往年减缓很多。菜粕市场价格尚未见底,豆粕不领头止跌,以及进口DDGS等替代品大量流入等,都让需求企业不敢大量备货。
“元旦过后,油厂采购油菜籽的速度已经降下来了,油厂的菜粕销售压力也不会太大,如果再考虑到贸易商、下游需求企业库存不多的现状,那么未来菜粕市场供应存在向偏紧方向发展的可能。”廖宇力认为,豆粕、菜粕价差长期不回归到市场认同的合理区间可能意味着现在国内市场是豆粕多、菜粕少了。
张立军认为,由于进口菜粕已是国内菜粕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在进口油菜籽等数量难以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加之现在沿海地区油厂菜粕存货不多,在今年春季市场转入国产菜粕主导阶段时,在国内水产养殖进入旺季以后,菜粕的“水产行情”可能真要“梅开三度”了。
粕类期货新象豆粕“领头羊”地位减弱,菜粕常独自“起舞
“近期,豆粕和菜粕主力1505合约价差仅在550元/吨左右,已到了历史低位,同时,盘面多次出现菜粕脱离豆粕独立涨跌的现象,豆粕在整个粕类市场的‘领头羊’作用好像减弱了。”粕类期货跨品种套利投资者周大森说,菜粕与豆粕的价差迟迟不能回归正常区域,说明两个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也意味着菜粕价格涨跌的独立性在增强。
近几年,粕类间的价差波动较为剧烈。出于减少生产成本考虑,饲料生产企业经常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原料配方,菜粕市场需求量会因此出现大幅增减,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
前几个交易日,菜粕和豆粕的价差一度收缩到历史低位,业内很多专业人士认为饲料企业很快就会调整饲料原料配方,菜粕的需求量会出现下降。不过,记者在东莞市富之源饲料蛋白开发有限公司等饲料企业调研时发现,调整配方的饲料企业不多,加之现在是水产养殖淡季,菜粕市场需求平稳,现货市场购销价格变化不大。
东莞市富之源饲料蛋白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宇力说,从配方角度分析,粕类间的替代永远存在,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饲料企业对此认识不同,不同地区的饲料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不同等,菜粕与豆粕价差发生较大变化后,不同地区的饲料企业的反应也是不同的,价差缩小并不意味着菜粕需求就会减少。
据了解,在南方地区,由于生产水产料、鸭料需要大量菜粕,饲料企业对菜粕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加之这一地区饲料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很多中小型甚至大型饲料企业会经常调整原料配方。在水产料和鸭料生产旺季,菜粕市场需求量减增和价格涨跌关系密切。而在北方地区,饲料企业很少使用菜粕做主要原料,企业间竞争比较平和,饲料企业利润较高。在通常情况下,即使菜粕价格出现较大变化,饲料企业也不会立即调整配方。因此,商品投资者在推算菜粕市场需求变化时,更应关注南方地区饲料企业的原料配方调整情况。
在走访多家饲料企业后记者发现,造成菜粕、豆粕价差缩小的因素很多,并且很多因素没有引起市场的足够重视,如高粱、DDGS(玉米酒糟粕)、木薯渣等低价饲料原料的大量进口和使用已对豆粕、菜粕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也改变了两者的市场供应格局,并导致两者价差出现较大变化。
多年来,在粕类市场,豆粕“领头羊”地位十分突出,菜粕价格很多时候是跟随豆粕价格涨跌的,如今这一市场特点正在发生变化。
记者在饲料企业调研时发现,当前在粕类市场存在较多的替代豆粕的产品,而由于蛋氨酸等价格上涨,很多企业在采购原料时更乐意加大菜粕的数量,这也是去年11月至今,现货市场菜粕销量在传统淡季反而增加的主要原因,郑州菜粕仓单在这一时间段内也被大量消化。
此外,部分饲料原料贸易商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国相关部门取消了对转基因品系MIR162玉米和DDGS的进口限制,DDGS是一种主要的蛋白质原料,其价格和国产菜粕、豆粕相比更便宜,质量更好,很受国内饲料和养殖企业的欢迎。市场预计在进口无阻碍的情况下,今年DDGS进口量会超过500万吨。据了解,DDGS主要用来替代豆粕,用作猪料、鸡料的生产原料,其替代菜粕生产鱼料的可能性较小。今年在大量进口DDGS涌入国内粕类市场的情况下,不但粕类市场的整体供应状况会发生改变,而且豆粕和菜粕的关系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在豆粕主导地位被削弱、菜粕表现更独立的背景下,菜粕的“水产行情”还会出现吗?
作者:蓝晓兰
来源:期货日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