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商宝-中国渤海商品现货投资第一门户

地方政府强力托市 保价难保煤焦价格走远

发布时间:2013-08-15 来源:天津万银商品 关键词:煤焦价格,渤海现货,商品现货,渤商宝,商品市场

       经过长期的盘跌蛰伏之后,焦煤和焦炭(1611, 1.00, 0.06%)期货于上周四开始迈入加速上涨走势。截至昨日收盘时,焦煤1401合约与焦炭1401合约在近五个交易日内累计分别上涨9.1%和9.15%。短期内的此等涨幅不仅令煤、焦一举跃升为国内商品期货最热门的品种,而且也颠覆了以往印象中对其“萎靡不振”的评价。

  笔者认为,推动本轮焦煤和焦炭大幅上涨除了受益于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刺激以及下游钢市需求复苏推动以外,最大的推动力当属地方政府出台的“煤电互保”措施。

  地方政府强力托市

  为了挽救煤焦产业颓势,近期以来,山西政府与煤炭行业携手共同出台了多项保价扶持措施。不仅取消了存在多年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及一系列行政成本,同时7月25日山西省政府还发布了《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通过暂停部分行政性收费等共计20条措施帮助煤炭企业减少成本支出。不仅如此,山西省政府还牵线搭桥,努力促成了山西七大煤炭集团与中央五大电力集团和浙能格盟等地方发电集团的“煤电互保”协议,确保了中长期山西煤焦有路可销,避免企业出现有煤难卖的局面。

  其实,“煤电互保”的措施不仅山西省在大举推行,其他省份也在积极实施。早在今年5月,河南省政府就率先出炉“煤电互保”政策,随后山西、山东、陕西、安徽甚至湖南等省份的地方政府纷纷跟进效仿,鼓励当地火电企业使用本省煤,支持本省煤炭企业去库存,并采取直接或间接措施限制外省煤进入本省。各省地方政府的良苦用心,前所未有的托市扶持措施无疑成为推动本轮煤焦期货由弱转强,大幅上扬的根本原因。

  有形之手只能救一时

  对于此次地方政府托市扶持煤焦产业的政策,笔者认为,如果仅从维持社会和谐安定、避险煤焦企破产及保住地方官员政绩的角度来讲,的确起到了效果。但如果从推行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及根除行业产能过剩的角度而言,却是以破坏整个市场游戏规则为代价的改革倒车并可能诱发新一轮产能过剩的错举。

  首先,去年12月国务院和发改委就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形成合理的电煤运行机制,告诫各地政府对煤炭交易要去行政化,“少干预”。自今年开始,发改委就解除了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在经济持续疲弱,电力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煤炭企业遭遇电力企业压价而普遍亏损惨重,被迫寻求政府出面干预。在多地政府阻挠下,踯躅前行了20多年的电煤市场化改革再次遇阻。“煤电互保”的弊端在于规定只能采购本省煤,严禁优质外省煤入境,自救措施只会令各地煤炭市场转变为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省与省之间的贸易壁垒,不利于市场化推进。而仰仗各省地方政府的关照,煤炭企业和焦炭企业会缺乏外部因素刺激,将再次丧失转型升级的良机,进而无法提高煤焦企业效益,淘汰落后产能规划也将会变成一纸空谈。

  其次,“煤电互保”措施虽稳定了未来煤焦企业的销售出路,有利于当下去库存化,但要意识到,如果经济再度出现恶化迹象,电力需求萎缩,电力企业也将无法消化这部分产能。而凭借政府开辟的销路以及税费减免特殊照顾,煤焦企业会下意识认为,目前是扩产扭亏的大好良机,去产能将再度延后。换言之,“煤电互保”是用未来的产能过剩化解当下的产能过剩问题,又是一剂治标不治本的药方。

  焦煤和焦炭作为煤炭产品中的一员,在此次地方政府保价扶持政策浪潮中受益颇多,价格涨幅惊人,但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煤电互保”政策虽能救一时,却无法救一世。煤焦价格上涨缺乏改革根基,缺失良性机制,属于一哄而上,热点题材炒作,盲目追涨的投资者最终会发现自己才是退潮以后真正裸泳人。

 

作者:蓝晓兰

来源:天津万银商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