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转载 关键词:政策,防线,牢,不可,摧,早籼稻,天气,炒作,宝城,
宝城期货 沈国成
春节以来,国内早籼稻市场延续稳中攀升的偏强风格,价格连创新高。尽管近期小麦、玉米价格不太“争气”,早籼稻却“一枝独秀”,继续上演利多的精彩。预计在政策保护、天气炒作和需求向好之际,早籼稻价格依然会“昂头挺胸”,甚至在新稻上市之前仍有创新高的动能。ER1209合约可在2650元/吨一线逐步建立多单,中长期持有。
政策防线牢不可摧
种植成本和政府托市价格的年年攀升赋予早籼稻价格良好的前景。今年国家再次提高早籼稻(三等,下同)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至2400元/吨和2500元/吨,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17.6%和16.8%,升幅远高于去年9.7%和10.3%的水平,表明政府对《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执行较为给力,政策防线对籼稻价格的支撑或将牢不可摧。
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政府已经连续5年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年均增幅达14.3%。相对于小麦、玉米和大豆作物,政府对稻米的生产更为关注。但是,在稻谷品种中,2010年以后政府却改变了对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均衡提高收购价格的模式,而采取了不均衡提价方式,种植结构引导意图较为明显,导致早籼稻种植面积下滑,这可能带来早籼稻品种价值的相对升级,会对价格上行产生较强的助推力。
天气炒作渐入佳境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眼下正值早籼稻的天气炒作阶段,降水、气温等一有风吹草动,市场便会给予早籼稻价格必要的天气升水。4月下旬以来,稻飞虱便大量侵入我国南方稻区,范围广、数量大,整体规模近5年来罕见,虫害发生的态势已经显现。而所有主产区的降水量均超过正常值,南方部分省区连续遭遇的多轮强降水则不利于早籼稻分蘖生长,加上气温偏高,令今年早籼稻产量前景堪忧。而随着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的到来,降水量仍将偏离正常值,对早籼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其实,从国际粮食整体天气环境看,天气隐忧可能成为谷物市场的“强大后盾”。由于美国中西部、俄罗斯和法国等粮食出口国天气干燥,国内小麦主产区遭遇病虫害威胁,使得天气炒作渐入佳境,或侧面成为早籼稻价格上行的“通行证”。
工业需求水涨船高
需求增加、供应吃紧是早籼稻价格上涨的重要“利器”。监测数据显示,6月初,江西和广东三级早籼稻价格分别为2580元/吨和2640元/吨,较5月初的2573元/吨和2600元/吨均有所上涨。笔者认为,随着政府临储籼稻持续拍卖出库,储备库存早已跌破警戒线,在托市库存大量消耗后,市场上可流通的早籼稻数量已非常有限,价格持坚无可厚非。
由于早籼稻品种的改良升级以及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早籼稻的工业需求“水涨船高”,这其中啤酒制造所需更是一大亮点。鉴于早籼米可以使啤酒获得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透明度,啤酒企业多采用早籼稻作为加工辅助原料。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已超过每人每年30升,意味着我国啤酒市场消费需求突破4000万千升的规模。随着6-10月份传统啤酒消费旺季的到来,加之足球世界杯、伦敦奥运会以及国内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地啤酒节的举办,早籼稻的工业需求将会受到提振。
作者:本网站
来源:转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