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3 来源:生意社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1、 玉米现货交易价格走势
2、玉米动态
多个粮食产区局地亏损严重 种粮大户"没钱赚"想退租
种粮效益的增与减,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和粮食产量。《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赴皖黑粤赣吉鄂湘等地的粮食主产区,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数十位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他们普遍反映,受产量减少和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今年的种粮效益出现下滑,一些地方亏损严重,大户心态呈消极观望、减租退租和安全感低等特征。
玉米行情年前年后恐不同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正值东北地区农民出售玉米的高峰期,小商贩、贸易商和国有粮库等收购并烘干玉米外销的热情较高,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在铁路等运力紧张局面不断缓解的背景下,预计东北玉米外运数量仍会不断增长,年底前会达到新玉米上市以来的最高值,届时销区的供应压力还会增大。
玉米供需矛盾“死结”逐步解开
2016年是玉米市场改革之年,也是玉米行业转折之年。过去8年在临储收购政策支持下,我国玉米产量稳步提升,农民种植收益同步增长,但也引发库存高企、进口激增等诸多矛盾。
玉米“一粮独大”正在改变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大粮仓”,玉米库存量占到全国玉米库存量的一半。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就要从源头上减少东北玉米种植面积,改变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
期现货玉米价格联袂下滑
11月下旬以来,东北地区开通了玉米外运专列,同时部分地区交通部门还针对外销玉米整车运输实施了减免公路通行费的措施,这加快了东北玉米外运的速度,短期内东北玉米外运数量出现较大增长,东北地区和南方销区港口玉米库存也升到了年内高点。
年终岁尾玉米价格集体“跳水”
年终岁尾之际,恰逢玉米主产区农户春节前最后一波售粮高峰。在市场“卖压”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演绎集体“跳水”行情,其中东北主产区农民卖粮高峰已至,潮粮收购价格累计跌幅超过100元/吨,一时间粮商观望情绪浓厚。同时,南方港口玉米价格跌幅更是达到130元/吨左右。
2016年1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3万吨
据生意社了解,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3万吨,较2015年11月份进口量增加68.2%;2016年1-11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玉米303万吨,较2015年1-11月份累计进口量增减-34.2%。
生意社:2016年农产品之玉米临储取消
2008年国家收储以来,8年间,国内玉米收购价格不断走高,现货交易价格上涨超过50%,国内玉米逐年丰产,收购量大幅增加,加上国际粮价较低,国家只有通过提高玉米收购价格来保障农户利益,成本价格居高,饲料、酒精等行业低迷,导致深加工企业面临倒闭,国内玉米库存越积越多,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7亿斤,而2015年消费量仅在3500亿斤左右。国内玉米出现阶段性过剩。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提升“中国粮”竞争力需降成本补短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编制发布的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2016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0万吨(2785.2亿斤),比2015年减产162.1万吨(32.4亿斤),减少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作者:渤商宝
来源:生意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