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5 来源:渤商宝 关键词:现货交易,现货投资,渤海商品
美豆进入9月“生长关键期”,拉尼娜到来时间推迟,本周二(8月30日)的美豆周度优良率数据和遥感机构公布的数据让现货交易市场对于美豆的高产量充满信心,美国遥感机构KERNEL和Farm Futures发布的调查报告都显示USDA公布的美豆种植面积低估了100万英亩以上,其中KERNEL的遥感数据显示美豆的种植面积更是高达8655万英亩,单产为50.4蒲式耳/英亩。专业农产品期货公司FC STONE 的9月2日预估单产超50的历史预估。根据今年7、8月份以来美豆生长优良率持续位于历史偏高水平,美农业部最新一周的生长报告,大豆优良率73%,较前周提高1%,比去年提高10%。只有密西西比三角洲持续下滑,当周结荚率94%,落地率5%。国际各大机构纷推断美豆丰产不放松,USDA、Profarmer纷纷调高数据“勾勒”新作供应过剩前景。除非9月出现异常恶劣天气,美豆惊人产量落地几乎毋庸置疑。伴随着美豆持续下挫,全球大豆买家也进入观望状态—不急于点价,新采购也在放缓,基金逢低进场的意愿不强,说明市场主力对美豆丰产压力在明显要避让。USDA 本月供需报告将在9 月12 日公布,市场普遍认为USDA 在10 月报告前不太可能对面积进行调整,但单产继续调高是大概率,而新作结转库存规模则取决于单产调整幅度。
作为全球最大大豆买家的中国,四季度采购需求自然备受关注。根据汇易统计,中国大豆9月船期的贴水已买约600-650万吨,10月船期750-780万吨需求已买80-85%,11月700-740万吨需求采购了30-40%;12月暂时700万吨需求只采购10-20%。而因此前担忧中国临储大豆库存释放,我国部分油厂9-10月进口大豆船期购买量相对偏小,目前预期9-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平均到港量不足600万吨,预计至11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才会恢复至700万吨以上。目前中国油厂榨利恶化,短期集中采购已有所放慢,需关注秋季中国进一步采购动作。
虽然即将上市的美豆新作或将弥补下半年南美大豆的短缺供应,而中国油厂的一份份补缺订单也让美豆一度得到支撑,但随着收获季节的临近,创纪录丰产开始成为市场交易重心。毫无疑问的是今年四季度美豆将成为国际买家依赖的主角,市场核心依然是美豆的销售策略,先跌后涨还是控制均价,需要思考。
美豆这两天的走高,理论上只是企稳,能否形成市场绝对低点,现在还不能定论。但周K 上的2/3的重要支撑位和5浪的下跌价格和节奏基本到位了。时间上可能还没有到,特别是9月12日月度报告还没到。国内现货交易价格先企稳只是国内现货基本面的反映,要强于国际,但市场焦点与核心依然是美豆供应量的较量,100万吨还是多少的增长,需要下跌多少价格才能消化,所以,在普遍预计看空的情况下,依然需要耐心,国内表现只能短期,美盘的真正拐点,才是我们确定下一步行情关键。
作者:渤商宝
来源:渤商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