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09 来源:渤商宝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商品交易,期货市场,期货产品
蛋价不淡定,破五奔六;猪价农户忧,跌跌不休。农产品如何跳出以“猪周期”为代表的价高伤民、价低伤农怪圈?利用期货调节农产品价格已成为各界共识。然而,我国农产品期货仍处于起步阶段,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实现。此外,还有更多的农产品有待期货化。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品种以农产品为主。目前美国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有1400多个,其中农产品173个。
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刘兴强介绍说,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期货市场才纳入“三农”政策视线。在政策框架上,期货市场逐步从产品流通渠道转变为产业链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鸡蛋期货产品推出的初衷是给蛋鸡业提供了规避“鸡飞蛋打”市场风险的工具。杨洋表示,期货的功能主要是价格参考和风险管理,帮助实体经济指导生产,管理价格风险,稳定企业经营。
期货市场形成综合反映市场需求和政治、经济因素的价格信号,对政府政策制定,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者、消费者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旦某一类农产品期货上市,期货价格就可以给农民带来价格参考,首先解决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其次是种多少、养多少,甚至是何时种,何时养等一系列问题。贸易商则利用期货价格积极地调节农产品的进货、出货以及库存的数量和时机。
近年来,发挥期货功能,增加农产品期货的呼声不断。那么,农产品期货化难在哪?
杨洋认为,一般来说,一个农产品要成为期货品种,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储藏和保存较长时间不会变质;品质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商品可供量大,不易为少数人控制和垄断;买卖者众多;价格波动频繁。
事实上,部分农产品早已列入储备项目,如棉纱、土豆以及生猪等都有过深入调研。但多数品种上市难点就在于产品标准化和交割制度上。一直以来,生猪期货是市场呼吁最高一个品种,眼下猪价连创新低,呼声再起。但囿于生猪没有国家标准,规模化程度较低;交割困难,不易储藏,运输中还易出现损失且有突发疫情风险等因素,造成生猪期货始终未能浮出水面。杨洋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核心就是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行业集中度,随之而来就是解决检验标准和交割难题。“强大需求推动下,生猪期货推出将是迟早的事情。”他说。
作者:蓝晓兰
来源:渤商宝
热点排行